简书会员专题(蓝胖说说)第六小组星辰福利专题

刚正不阿的千古典范——包拯

2024-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淡淡的远山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星辰计划2024年第16期“刚”专题活动。

刚正不阿:阿:曲从,迎合。刚强正直,不徇私迎合。也作“刚直不阿”。

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世的道路。他的故事也被传颂千古,成为清廉与正义的化身。他,就是宋代名臣——包拯,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包青天”。

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其刚正不阿、清廉自持的形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之一。

包拯的一生,是对“清官”二字最深刻的诠释,那是骨子里刚直品质的体现。

清廉自持,刚正不阿

包拯为官30多年,始终将廉洁作为做官的根本。他清心寡欲,不贪赃枉法,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即便是皇帝所送的生日礼物,他也一概退回。这种崇高的节操和无私品格,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在《拒寿礼》诗中,包拯写道:“铁面无私丹心忠,

做官不可贪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

拒礼为开廉洁风。”

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居官之箴,也对后来到此为官者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端州(今广东肇庆)是包拯曾经任职的地方,这里出产的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其质地细腻、墨色浓黑而闻名。

历代端州官员常利用进贡端砚的机会,向砚工索取远超实际需要的数量,以此结交权贵或中饱私囊。但包拯到任后,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关于他治理端砚的故事,更是体现了他的清廉和正直,刚正不阿的品格。

改革旧制:包拯到端州任职知府后,立即张贴布告,明确规定工匠和作坊每年只需向州衙交纳朝廷规定的端砚数量,严禁地方政府额外征收。

清廉自律:在包拯的三年任期内,他以身作则,清廉自守,真正做到了“岁满不持一砚归”,即任职期满后,没有带走一块端砚,哪怕是自己平时使用的砚台,也在卸任时办理了移交。

掷砚成洲: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称包拯离开端州赴京任职时,船至羚羊峡,突然风浪大作。经查,发现手下人背着他收了一方端砚。包拯立即将这方砚台投入江中,随即风平浪静。后来,据说在包拯掷砚的地方形成了砚洲岛,而包裹砚台的黄布则形成了黄布沙。

深远影响:包拯的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清廉,也对后来的官员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只以朝廷规定的数量制作端砚,按实际数目征收,深受百姓欢迎。

他的《书端州郡斋壁》更是表明了他刚正无邪、对贪官污吏憎恶如仇的鲜明态度。

包拯的一生,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一生。

他敢于直面不公,勇于揭露腐败,无论面对多大的压力和威胁,他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绝不妥协。

以民为本,深得人心

包拯深知百姓疾苦,他在任上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他的清廉和公正,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事迹,成为了民间流传的佳话,人们称他为“包青天”,以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精神永存,激励后人

包拯虽然已经离世千年,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清廉、公正、为民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像包拯这样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的好官,并以他们的事迹为榜样,坚守道德底线,为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大力弘扬,广泛宣传。

包拯,一位刚正不阿的千古典范,他的名字和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上,成为我们心中不灭的灯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