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畅销书写作技巧第三课(二)

2019-11-01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子清澈

通过措辞表现角色的个性

角色与对话是不可分割的。面对不同的对象,角色的措辞和讲话方式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状况和情绪下也会发生变化,同一个人物在与上司和朋友对话措辞是不同的。

通过”俺”,“老娘”等第一人称的称谓或是对话能表现角色的个性

不要通过叙事描写性格

与其在叙事部分中写“他是一个没骨气的人”,不如通过对话表现该人物“低三下四”的态度,这样更能打动读者,同样的,不要直接写“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应该通过该人物作出的行为或他与别人的对话,让读者自己觉得这个男人真正直。

通过叙事部分写一个人物如何如何,尽管方便推动情节发展,但从写小说的角度来讲,作者这样做只是在偷懒,相当于放弃了故事技巧,描写人物不能贪图轻松,若想把人物,写成讨厌的人,请多花些心思,构建能让该人物显得讨厌的场景,或者通过该人物与别人的对话,使其令人讨厌的部分自然的呈现。

主人公不等同于作者,其实不仅限于主人公。所有登场的人物,都不等同于作者,所以每个角色的世界观都各不相同。。

倘若意识不到作家的视角,与登场人物的视角之间的不同,写作过程中就会发生混乱,如果年龄性别均不相同的角色们的世界观与作者的世界观一致,也就意味着所有登场人物的个性通通一个样,那这故事肯定特别无趣。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自然也有各种各样的世界观。写作时要时刻谨记,角色眼中的世界是因人而异的。

拥有自己的“剧团”

把七八个富有个性的角色分配给每个演员,再根据需要决定男女老幼即可,也就是说,只有角色的价值观,立场,思想,个性等是确定的。然后只要根据故事里的角色类型,登场的场景,来安排年龄,性别,职业即可。

但请注意有一点对角色塑造很重要,那就是“特长”。是职业与特长密切相关,所以是塑造角色的好素材。

在哪里?如何活用这些特长也是很重要的。始终留着悬念,直到最后一刻再营造,也能达到读者宣泄情绪的效果。

原以为毫无作用的特长,却在出人意料的地方大放异彩。用得好了也能为作品增添趣味。

写推理小说必须具备的常识

打算写推理小说的人必须具备常识。无论是写本格推理小说,还是硬汉派推理小说,作者必须大概读过,古今中外的名作和经典。本格推理必须具备布置轨迹的知识,警察小说则不可缺少警察的专业知识。

至少得读1000部前人的作品,才有资格参加推理小说文学奖的竞争。推理小说这种体裁,没有基础知识的人是写不好的。

当作家就像杯里的水,毒数量越多,最后才会溢出,才有写作的热情。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意外的安排,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书才能把握好。

本书作者读书最多的时期是在高中二年级,一年读了1000本书,每天三本,从图书馆书架的一端开始读了个遍,在成为作家之前,每年也读了500本到1000本。

有句话叫有失有得,一个人有所失去又有所得到,才成为一个故事。

先经过几个小山头,最后奇峰突起,是娱乐型故事的基本结构。如果开头就是高峰,然后越来越低,读者是无法感受到情绪宣泄的。反之,如果一路平坦,最后迎来一座小山,则不管山多么小,读者仍能感受到情绪宣泄。

故事的长度与情节的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平衡很关键。

如果规定是80页,请先构思60页的情节。剩下的20页用来修饰文字,给故事里的各个场景增光添彩。

当结局出人意料时,要想做到成功的翻转,伏笔很重要,应该在前期就埋好伏笔。

小伏笔,不要等到故事讲了一半儿再埋设,应该尽量在不到1/4的阶段就埋好,而且,为了强化伏笔,还应该在中间阶段再埋下一套。

小说需要一些伏笔,如果没有任何前兆或伏笔,就突然告诉读者这里是大翻转,那纯粹是投机取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