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诗歌,共享。

红杏出墙,为什么会这样红?

2017-05-13  本文已影响42人  月半小梨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游园不值》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的诗人,就诗歌而言,他的名气并不大。但他的这枝出墙的红杏却红的很!其实,“一枝红杏出墙来”并不是叶绍翁的首创,在唐人吴融的《途中见杏花》一诗中早已见有“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陆游的《马上作》中也有“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还有张良臣的“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偶题》)、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玉楼春》)等等,为什么偏偏唯独叶绍翁的“一枝红杏出墙来”红起来了呢?

图片来自网络

《游园不值》的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入一个鲜活灵动的世界,“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两句就写得极富情趣,雅致尽现。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后面的诗句太精彩了,读者都把目光盯着后面,却忽视了这两句诗。

读诗也好,读书也罢,都万万不可断章取义。拿宋祁的《玉楼春》来说,因为这首诗,宋祁被人们称为“红杏尚书”,可见“春意闹”写得精彩,但就整篇来看意思有些滥俗,缺少新意。而“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所以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整首诗立意深刻、意蕴隽永、情理生动、情节曲折,这才使得首诗歌的可欣赏性强,才能成为一首内涵无限的诗。若没了前面的铺垫,单单把“一枝红杏出墙来”拎出来,读起来也觉得少了韵味,那种眼前一亮的惊喜便也读不出半分。

屐齿所到之处,应是人多踩踏的地方,这里的“苍苔”,其实是一个文化符号,是在说,这里环境很清幽,很少人来这里的。开篇单一个“怜”字,就把园子主人清高不流于世俗的隐士形象勾勒出来了,这就为全诗打下很高的基调。

我们继续来讲“应怜屐齿印苍苔”这句诗。从这句可以推测,叶绍翁曾经来过这个园子,因为他还未入院,就已经知道园里满苍苔。既然诗人以前来过这个园子,那么和园主人不是旧相识也该算认识,那为什么会“小扣柴扉久不开”呢?

这其中的意味引人遐想。我认为叶绍翁来此园要见的这位园主人应该是一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隐者,他怀着对园主人的敬佩而来,却吃了闭门羹,他的“不遇“不是因为主人“采芝未归来”,也不是“不知何处去”,而是园主人就在屋内却不见诗人。这有点像当代学者钱锺书先生说的: “假若您吃了一颗鸡蛋,觉得那鸡蛋好吃就可以了,何必再去见那只下蛋的鸡呢!”

更值得品味的是“小扣“一句,诗人大老远跑过来,敲了许久的门,主人明明在园中,就是没人来开门,诗人也不急,依旧轻轻地敲,悠悠地等,玩味十足,再多读上几遍,仿佛能跟着诗人一起置身于宁静的农家小园,只听得初春的早晨有节奏的敲门声在清新的空气里轻飘飘地回荡。

一年之春,百花之中,杏花最早。其实,开放的杏花是白色的,只有花萼有淡淡的红。叶绍翁说的满园春色,哪里有什么红色的杏花?虽然杏花非红,但杏花的花蕾却很红,原来这首诗写的并不是杏花,而是杏花从蓓蕾到花开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恰如少女,情窦初开;这个时期的花,将开未开,最有味道。如果写的是杏花开时,那个时节春已经烂大街了,渴望、等待、期盼的心情早已不在,春天不再鲜嫩,情趣就降低了好几个档次。

园中的主人好比这“杏花“,诗人未入园,未见苍苔,未见杏花,未见园主人,“一枝红杏出华章”,游园却有值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