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读书笔札丨第十二篇(孟子篇续)
继续孟子思想的简述。
三、人我之间
1.勇于自省。遇到问题时,通过反省,改善自己,从而有所提升。勇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自己的问题所在。
2.做人处事。第一,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懂得取舍,才能集中力量去做你认为该做的事。第二,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勿言伤人的话,不言他人八卦。第三,不为已甚。凡事勿过度,言行做事恰到好处。
3.以德论交。交朋友要以品德为重,不以其它条件论之。人会受风气的影响,朋友之间也会互相影响,耳濡目染。故而需以德论交,寻求实现共同的理想。
4.守经达权。人活在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规范,这些规范维系着社会的秩序,但是人的现实处境却个个不同,因此要培养判断的智慧,既能遵守,又能权衡轻重,懂得变通。
四、仁政理想
1.一曝十寒。孟子抱持入世情怀,也像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与众国君见面,希望得君行道,实行仁政,正如他不辞辛劳反复说服国君,既使仁政不得实行,也不改初心。一个人行善做事要有恒心,要不断累积,到了一定时候必会呈现出实效。
2.缘木求鱼。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是否滑稽?用对了方法和策略,才能达到想要的目的。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正确的决策,才能利于国家的昌盛与百姓的安和。
3.与民共享。一个社会的繁荣发展,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满足自己正当合理的愿望。而非极度地分配不均。
4.见朱未见羊。当政者看到百姓因为战争、饥荒、剥削而陷于入生活的困苦,应心生怜悯,体恤百姓,做出有利于黎民苍生的策略。
5.不可忽视环境。人的具体生命与外在环境之间,有着极为深刻的互动关系。环境很重要,无论是优美的自然环境,或是正气和谐的社会环境,都是真正为人所需的幸福因素。
五、自我超越
1.豪志之士。儒家思想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每一个人都是道德的主体,道德主体中有一股内在的力量,这股力量不仅真诚,还表现出道德的勇气,能自我振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因此,真正的豪杰,不管时代是光明还是黑暗,也不论是否有圣贤出现,都可自立自强,为自己负责。陶冶自己的人格趋于完美的境界,凭智慧和爱心,奋发有为,开创出个人与国家的理想局面,这种创造时代的英雄豪杰值得敬佩与效法。时势造英雄,清未民初就有许多这样的豪志之士,无论在战场或是文坛。
2.效法尧舜。尧、舜的正途,是遵循大道,顺道而为。"道”来自人内心的良知。只要真诚面对自己,就会发现内心的良知一直不断要求你向善向美。倾听自己内心良知的指示,并且持之以恒努力遵行。
3.与古人为友。随着阅历的增加,学识的增长,有时难免会觉得自己的思想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呼应的人,这时诗书文字中意气相投的古人和前辈,他们的心灵与气魄可带来许多安慰与鼓励。当你觉得世界太贫乏、太堕落时,不妨从古人中选择朋友,视个人所好和他们交往,这样可以高尚其志,不受时间、空间所限,让自己与古人心意相通。这是人类心灵的特殊能力。读其书思其人,跟古人做朋友。
4.有为者,亦若是。有志者,事竟成。举例王阳明,他十二岁时请教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答,念书考状元是为第一等事。王阳明则说,天下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人。圣人不会在社会中与他人冲突竞争,反而有利于社会与民众的道德教化。王阳明小时的志向就已是这样高尚,也就决定了他日后成为圣人的潜质。周恩来上学时亦是如此,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至今振奋人心。人贵有志,持之以恒,也必成器皿。
5.天降大任。清朝未年龚自珍秉着对国家与民众的悲怜写下这首极为震撼的诗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也许上天被他的赤诚感动,许多扭转乾坤的风云人物陆续出现。
如若上天要把重大的使命交付予这人,定先磨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穷尽体力,使他的所作所为都不能如意,如此可震撼其心思,坚忍其性格,从而增加他所缺少的才干。身心饱受磨炼之后充分发展,就像炼铁成钢,需在火中煎熬捶打,通过试炼,脱胎换骨,成为经久耐用的利器。
6.孟子之乐。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的快乐一方面来自于他学识渊博,胸襟开阔的涵养;另一方面源于他真善赤诚,自信乐观,能存养扩充自己与生俱来的向善之心,做一个真实的人,体悟生命的快乐根源于内在,而不应索求外因。
真诚是天的运作模式,追求真诚是人的正确途径。因此,在儒家思想里,“善”和“诚”经常连在一起。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反身而诚”,快乐就会由内而发,源源不绝。
备注: 此篇写于六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