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2 怎么将时间卖个好价钱?
好像一直以来,我们都有这样一个观念:
一个东西的成本高,其价格才能是高的。
例如有人说,那些奢侈的包包,例如LV,生产的成本并不高,凭什么卖几万甚至几十万?
例如有人说,iPhone的生产成本不见得就比小米高多少,凭什么能卖出两倍的价格?
例如有人可能会愿意花钱买一本实体书,但是对于电子书却在搜索引擎上苦苦搜寻。
其实这样的观念,可以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成本决定论”。
乍一看,好像这个说法是对的。
你看,实体书拿在手里,实实在在的,有其固有的造价和成本,花点钱购买当然值得。
而电子书好像虚无缥缈,貌似想要下载就能下载,凭什么要多花钱呢?
可是不管是实体书还是电子书,都是知识的载体而已。真正有价值的,是载体里面的知识,而不是载体本身,不是么?
又比方说你在CBD吃一碗兰州拉面,价格很贵。你问老板,为什么你这边卖得比隔几条街贵那么多啊?老板说因为这边的铺租更高啊。
老板说的事实,原材料贵了,自然就反映在拉面的价格上了嘛。
这样的逻辑和现实情况是冲突的。
例如我有一辆破自行车,价值100元。如果我想要提高售价,应该怎么办?是不是可以刷一个油漆翻新一下。
刷完油漆之后,还想要提高售价,怎么办?再刷一层油漆?
这显然不合理。但是按照成本决定论来说,再刷一层油漆,成本更高了,售价也理应更高。
第一次刷油漆,可能提升了自行车的价值,但是之后的重复刷,是不会改变其价值的。
既然价值不变,我们凭什么卖出更高的价格?
这就是其中的荒谬之处。
如果不是成本在决定价格,那什么在决定价格呢?
和“成本决定论”相对的,是“供需决定论”。
“成本决定论”认为,产品的最终定价是由原材料成本层层累加起来,并乘以一个合理利润率得到的。
而“供需决定论”则认为,产品的最终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而这个价格又会反映出它上面一层又一层原材料的供需关系,进而决定了上面一层又一层原材料的价格。
可以说,“供需决定论”和“成本决定论”的逻辑刚刚好是反过来的。
简的地理解“供需决定论”,就是说一个产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有人需要它。产品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买的人有多少和卖的人有多少。
有个朋友很喜欢张学友,不久前他跟我说:“也不知道张学友什么时候退役,要是他开演唱会,不管在哪里都一定去,因为真是听一场就少一场了。”
这些著名歌星的演唱会门票很贵,并不是因为歌星要的酬劳高,而是因为有很多人喜欢他们,愿意出高价争抢门票,所以票价才贵。
同样,春运期间,黄牛为什么能将火车票卖出高价?
还不是因为想回家过年却又买不到票的人,愿意为了回家付更多的钱。
CBD的拉面价格为什么比隔几条街的贵?
因为CBD的生产效率高,人们在这里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所以大家纷纷来这里工作。
从而使得这里有着更加旺盛的饮食需求,这里的餐饮价格更高,兰州拉面就比别的地方贵。
同时这里的铺面是有限的,而想要赚钱的人是无限的,业主自然会将铺面出租给那些出价高的。
铺面供不应求,租金自然也就比别的地方贵了。
产品的供需关系最终决定着产品的价格。
还记得几年前去九寨沟,一个卖泡面的阿姨给我上了一课:
我说泡面太贵了,可以不可以便宜点?
阿姨说哪里便宜呢?
我说我家附近比你这里便宜多了。
阿姨翻了个白眼:你家又不是九寨沟。
近两年,自行车的修理师傅收入变高了,很多传统修车人又干起了老本行。
原因是什么?
他们的技能没有变化,只是因为共享单车的出现,自行车修理这份工作突然变得供不应求了而已。
怎么将时间卖个好价钱呢?
我们要提供稀缺(长期供不应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