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多和达多

2016-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孤独六讲

             16岁的心动和30岁的爱情

达多又在看书,在阳台的躺椅上,旁边还有她喜欢的茶饮,也许是红茶,也许是绿茶。她喜欢看书,喜欢喝茶,还喜欢看各式各样的纪录片。达多是我的姐姐,母亲说我和达多从小就不一样,我常常哭闹不止,累得母亲筋疲力尽,而她却安安静静的不哭也不闹,省心也安心,时间长了也曾担心是否有什么不知名的毛病,但好在都健健康康的长大了,还优秀的让周围的父母嫉妒。我不是很优秀,但是我并不讨厌比我优秀很多的达多,甚至为此庆幸。我喜欢她吗?当然,我喜欢和她说话,我是诉说者,她是倾听者,和她在一起很舒服却也容易孤独。我们亲密吗?当然不,我们很少拥抱,很少一起谈论某个男生,很少讨论减肥,很少一起开怀大笑……我有很多朋友,而她不喜欢太热闹的环境。

我喜欢问她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都是。至于理由,可能是始于母亲没有时间回答我的问题,渐渐地我也就习惯向她询问,而她由于“姐姐”只好搭理我。她虽然冷淡且有外人眼里的不近人情,也通常会回答我的,虽然我不一定满意。她也会无视我:“我拒绝回答”。拒绝得干脆利落,这时我只能放弃追问。

悉多是我的妹妹,我喜欢她直接叫我的名字而不是“姐姐”,但是我也得说她是一个很麻烦的家伙,我认为她大脑的情感中枢一定是太过发达了,而她的大脑又不足以负荷她丰富的情感问题,这就导致她总是有很多的烦恼,在我看来很多烦恼是不值一提的,尤其是高中以后,除了她那复杂的人际还新增了一项异性关系。我很多时候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让自己沉溺于这种无趣的关系之中。由于她担心的问题这么多,我时常担心她的大脑会陷入混乱之中,也会尽量表现出耐心听她说话,避免又多一项问题使她烦忧了。

悉多:16岁的我问过达多有没有体验过心动,我的朋友凡析喜欢上了我的另一个朋友西丽,因为西丽使他感到心动。显然这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我采访了我的朋友A,B,C,D。

A:心动,俗语简言之春心萌动。

B:症状通常伴随着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眼神闪躲,小心翼翼……

C:能让我心动的人物都在二次元,现实世界,没有。

D:每当看到班长在晨会升国旗的时候我会心动。

基于以上答案,我确定了我还没有心动的对象,也开始等待为我心动的男生,可是16岁的我没能等来一封情书,也没能等来期许中的表白。沮丧的我向达多问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为我心动的男生?“还是先遇到你心动的男生比较好。”“为什么?”“这样你就能真正恋爱,而不是因为别人盲从。”于是17岁的我谈了一场恋爱,因为心动。

爱情,我的朋友被它折磨,为它神伤,为它犯傻,22岁的我再次向达多询问爱情。爱情是什么?爱情应该是两个人在一起很舒服的状态;那爱情有保质期吗?爱情会有起伏期,有保质期的感情或许是通往爱情的过渡期;感动和习惯也能成为爱情吗?如果再没有除他以外的人能给你戒不掉的习惯和深入心底的感动,那么它就是爱情;爱情真的重要吗?在你没有拥有之前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生活;我应该再谈一场恋爱吗?没有应不应该,如果你想那就去做。我把达多关于爱情的论述同我的朋友分享,他们都付之一笑,并且告诉我达多是没有发言权的,她是局外人和旁观者。达多一直是自己世界的主角,除此之外,她都是观望者。22岁的我再次尝试了爱情,就如同17岁的心动,开始的绚丽,结束的仓促,附赠的都是回忆。

达多:你问我为什么不阻止17的悉多?我知道我的阻止不会有任何意义,她不会因为我说同期男生幼稚或恋爱的弊端就会抹杀心中的火花。就算是17岁的心动,也理应被正视。我所应该做的只是告诫她不要越界。22岁的悉多?22岁的悉多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她有自己的意志和判断,她可以承受后果。理论中的爱情?我的确没有经历过,可是我有观察过,观察过达多电影里面的男女主角,观察过我身边的长辈,观察过我的同班同学,观察过书中的人物,甚至是观察过邻桌的情侣,这些观察带给我这些感悟。正确与否?不,我不知道它是偏离了还是贴合了大多数人理解的爱情,我只是告诉悉多我的想法,再由她自己判断。

悉多:现在30岁的我已经很少再去问爱情是什么了,没有不着边际的憧憬,没有迫切脱离单身的心,没有刻意等待爱情,但是也不会拒绝爱情。达多的爱情?是了,你们一直听我的故事,来说说达多吧。我每个时期的朋友都对达多感到过好奇。16的朋友评价达多是一个怪胎,太老成了,一点都不好玩。22岁的朋友向我打听达多是否受过大的心理创伤。30岁的朋友像我求证达多是否是单身主义者。在我的记忆里,达多就是这个样子的,她不喜欢的事有很多,她对衣食住行的要求都很严苛。她最高兴的时候是她有所发现的时候。例如新的猎物,例如一本好书,一家美食店。她没有谈过恋爱,我遇到过很多对她有意却自认不配她的人,可能她太优秀了吧,我都还没有见到一个与她相配的男士,要么不够优秀,要么太肤浅,她曾经说过她比较注重精神恋爱。

达多:我的爱情?恩,我没有刻意排斥男生,好像很多人给我“单身主义”的标签,但是显然那是不正确的,我谈过恋爱,哲学院的一个男生,被他的思想深深吸引,但是不到半年他就的思想就枯竭了,于是一拍两散。我还会考虑同样理念的人吧,如果合适,就可以在一起,哪怕不结婚,长久的在一起也未尝不可,不合适我们就分开,是这种理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