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一首送别诗,写得凄凉悲伤,最后两句脍炙人口为世人称颂
在唐代,刘长卿这个名字在浩瀚如星海的诗人中,可能不算是最突出的,但是他却自称"五言长城"(意思是擅长写五言诗),对自己的诗歌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字。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有的反映安史之乱以后人民生活的痛苦,有的是写遭谗被谪之后的愤懑,所以,我们读他的诗,总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对苍生的悲悯,对命运的感叹。
刘长卿诗歌风格谨严凝炼,圆熟细密,善于以画入诗,擅长写山水隐逸闲情。于是,在他的诗里,我们能够感受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无穷韵味;能够感受到“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的恬淡动人。在他的诗中,有“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这样的片片豪情,也有“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这样的点点离愁。
同样写离愁的还有这首《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刘长卿说,你是老了流落的征南将军,当年曾经带领过十万雄师。罢官返乡后没有任何产业,年老还留恋着贤明的圣主。你曾独自镇守三边的疆土,舍生忘死只有宝剑才深知。面对着汉水渺渺无边无垠,垂暮之年的你将要去何处?
此诗是诗人送别一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老将李中丞时所作。本诗先通过回顾将军经历的战争与战时的雄风,赞扬将军无畏勇猛、敢于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在回顾过后,以往昔的光荣与今日的漂泊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其处境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冷酷无情的批判。
首联“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写李将军在战场上的神勇和无畏,曾经的英姿飒爽与今日的迷茫怅惘。这个流落他乡的落魄老者,竟是曾率领十万大军浴血沙场的英雄,这里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使人伤怀。
颔联“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这里的罢归,不是指退休了,而是指被罢免了,至于什么原因作者没有写明。“无旧业”说这位将军的老家“襄州”,已无家业,他将无处安身,读后使人伤感。第二句“老去恋明时”,戎马一生、屡立战功的将军,只能怀念过去的“明时”。反过来理解,可以看出作者在讽刺现在朝廷的“不明”。从这里,我们隐约可以看出这位将军的罢免,不是因为其没有战功,而是因为朝廷内部政治争斗、或奸佞谗言中伤等原因。
颈联“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两句承“曾驱”而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
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两句描述了一个让人伤怀的场景,老迈的将军独立于茫茫江边,却不知何去何从。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诗人以景写情,感情在经历沧桑慷慨后转为无限怆痛,使人不由得为之沉痛惋惜。
这首诗以将军的流落无依起,以将军的流落无依收结,中间两联着力塑造了将军的形象和遭遇,处处暗含了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感慨。语言含蓄、结构上承接严谨,首尾呼应,确实是一首很打动人的五言律诗。
后人对这首诗评价很高,清代诗人乔亿在《大历诗略》中说:“清壮激昂,而意自浑浑”说本诗清新豪健,情感振奋激励,而意境又很深广。清代书画家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说:“章法明练,句律雄浑,中唐佳品。”这是对这首诗的章法结构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