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皮囊》直视灵魂
我喜欢读书,我觉得一本好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可以让我们明辨是非,独立探索;可以让我们止于方寸之间,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获取心灵共鸣与沉思。很有幸,最近读到的《皮囊》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很早就看到《皮囊》的宣传了,也有朋友读后推荐。但心里总以为又是一本快餐书,迟迟不肯去读。后来看到这本书在豆瓣经过无数书虫犀利如光、挑剔如电的眼神扫描,仍能在热销榜上停留数周,我相信它定有过人之处,最终决定一读,居然有惊艳的感觉。
书的文字风格朴实而简练,没有丝毫的拖沓。干练的文笔勾勒,反衬出故事背后寓意的深度。我不喜欢浓墨重彩的情感词汇的堆砌,一向喜欢沈从文、汪曾祺等老前辈的书风文笔,扑面而来的乡土味让人深情嗅闻间感受到说不出的淳朴、恬淡和悠然。然而这份情愫却又不是白开水,而是越咂舌越是回味无穷。当时写过一篇汪曾祺先生文章的读后感,说读先生的文章,像吃北方的馒头,尚未入口便有粮香,初尝满嘴溢香,再嚼甘甜无比,吞咽后,回味无穷。《皮囊》就是这个味道。
人物的鲜活,在于灵魂的刻画;在于让读者有感同身受的深切体会。作者仿佛过客一样,冷静而不带丝毫温度的描述一个个身边人,通过这些人物的描写暗喻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生命最终意义的追寻感悟。首先给读者带来情感冲击的是一个典型的江南老太,这个满嘴无牙,说话漏风,坚持自己用小脚丈量小镇街道的高龄老太,却体味到了人生的真谛----“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整本书的立题由此开始: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接着一个个人物形象逐次鲜活地跃然纸上,倔强的残疾父亲、对生活勇敢而又无助的母亲、自尊心强烈到杀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满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受现实沉重打击的厚朴、被小镇古制旧俗扼杀生命的美丽少妇张美丽......这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为我们展开了一个闽赣小镇真实生活画卷,仿佛我们置身其中,那里的人如同你我身边熟知的每一个人,发生着你我都熟知的每一个故事。
读完整本书,我突然发现,一个个人物和故事串联的是作者对生命终极本质的探寻,我们活着、拼搏着、奋斗着,到底追求什么?作者用近乎旁观者的冷静看待他周边的一切,即使是父亲病逝下葬,抑或是母亲对神灵执拗到疯魔,或者是童年偶像文展的陨落,他都能静静的去看待这一切。不难理解,蔡俊达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以我最喜欢的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希望在闲暇时你翻阅手头的这本书,能有瞬间让你远离尘嚣和喧闹,能有片刻抚摸到你的灵魂,打动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