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辛弃疾丨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谁会英雄意?

2017-02-22  本文已影响30人  苏幕读书

前言

我在江边闲逛的时候,看到一个亭子,走近一看,原来是赏心亭

几百年前,辛弃疾大概就是在这里写下《水龙吟》的吧……

1

辛弃疾是宋朝的大词人,和苏轼并称“苏辛”,是我最喜欢的词人

虽然他的很多词沉雄豪迈,忧国忧民,郁郁不得志,但是也有《青玉案》等细腻婉转之词,所以拜托不要把他画成这样忧郁好嘛……

我崇拜辛弃疾,自然是全方位的,他是真正的文人,是我心中那种最完美的文人,若是把的生平事迹写出来,落笔即是传奇。

说起来,我倒是在《千寻》中引用他的词做章回名,白白捡了个现成,既然我是他的粉丝,想来他也不会怪我。如今不经意间登上赏心亭,也算是和他又有了一点交集,亭子虽然是新建的,但是他的词却流传千古,一个字也改不得。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

南京在当时为建康,我一直以为这座城很偏南,事实上并不是,我甚至觉得这里都称不上南方。

《水龙吟》开篇是“楚天千里清秋”,牌匾上居然用了“万”字,也不知是谁写的。虽然辛弃疾开篇写景,“千”和“万”皆可,不过南宋偏安一隅,不免让人小瞧了,这个“万”字是配不上的

这座亭子是新建的,旧亭早就毁了,这个选址怕也是和之前的旧址相去甚远。不过我是冲着辛弃疾来的,景色怎样,倒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辛弃疾写词,总是不经意的用典,像“遥岑”“玉簪”“螺髻”都是出自韩愈的诗,估摸着他那个时候在读韩愈的诗。韩愈的诗我读的不多,不过我想辛弃疾既然如此引用,一定对他特别推崇,所以我要买本韩愈诗集,也来读一读。

3

真文人,都是想建功立业的。不过若是文人秉性太足,是很难有一番作为的。

宋朝的言论还算自由,读书人坐在在书房读读圣贤书,骂骂当朝者。当朝者固然要骂,但是自古文人皆寂寞,对方若是放着你不管,任你骂,骂多了也没多大意思。所以到头来,还是看着这大好河山,心中愤懑不平,更苦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明白自己这一番雄心壮志。

彼时北方战乱,南方偏安,辛弃疾居中,却是个局外人,没有官场,没有战场,看着闲置的吴钩,愁的已把栏杆拍遍了。

身世飘零倒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身旁没有一个知心的人。文人有时候并不在意有没有人理解自己,但总会希望身边有一个人默默的听自己絮叨,让辛弃疾产生“游子”心情的,恐怕就是自己孤独的心。

4

辛词用典极多,晦涩难懂,初读往往不解其意,比如这句“季鹰归未”,若是不查资料,很少有人能懂辛弃疾在写什么。

辛词和杜诗给人的感觉相似,作者自然是读万卷书,厚积薄发,诗词本身也是意味深远,感人至深。在读高中的时候,我曾在某一瞬间顿悟,像这些人,才是真的浪漫主义诗人,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用情至深,他们可以长歌当哭,也可以有穷途之哭,他们是真性情。

自然有些人能学,有些人不能学,那篇《永遇乐》中也表达了这个意思,怀念家乡但绝不能像张翰、许汜那样,国家动乱,正是建功立业之时。

然而……

5

世事变幻莫测,成败无常,虽有关机缘气运,自有幸与不幸之分,但归根结底,总是由各人本来的性格决定的

然而文人就是这样的脾气,说受人排挤也好,说小人诽谤也罢,追根溯源,总是他的性格决定的。

所以不用可惜流年,英雄泪也不必擦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该怎样便怎样,功名能立则立,纵然不能立,一首词亦能流传千古。你看,几百年过去了,我看到你的词,就成了你的小粉丝啊。

这篇词和《永遇乐》极像,我曾顿悟过《永遇乐》中的感觉,放到这篇词中,想来感觉相差不大,所以我才说,泪,就让它流着吧,那不是伤心,不是叹惋,不是做作,什么都不是,就是单纯的想流泪了。

——苏幕   2月21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