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保障如何监管,确保良好的行业发展?
这几年,网络互助保障平台在资本强势运作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参与人数、互助金额、平台数量、受助人数、百姓关注度等指标的增长折射出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特别在进入2016年,这种情况尤甚,平台数量暴涨,参与各种网络互助保障计划的人也出现井喷,因此甚至有人称2016年为“网络互助元年”。
看到网络互助保障行业的大好前景,特叔真的是倍感欣慰。
毕竟网络互助保障通俗来说就是通过互联网把素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一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也给自己一份保障。原本这是一个很好的新行业,但是网络互助保障行业在一个摸索和实践的阶段中,平台监管不明确,野蛮生长的行业环境导致互助平台众多参差不齐,也容易让有心者借此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的行为,我们急需相关监管部门明确监管,加强引导,推动网络互助保障平台朝着惠民、健康的方向发展。
公众期望网络互助保障平台给予自己帮助和保障,但同时面临着随时被诈骗的忧虑。不能对网络互助保障平台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政策,而应当是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其发展,扫除行业内的糟粕,最大限度控制好风险,最大限度释放网络互助保障平台的服务功能。
近日,网络互助保障平台“夸克联盟”公开宣称将回归公益本质,AABang互助以及车点点互助在宣布停止服务时,也都声称是“应监管要求”。从近期市场的情况来推测,看起来有些混沌的网络互助保障市场正逐渐走向明朗。
监管在对网络互助保障的问题进行研究,接下来,也很有可能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表态。
监管有此举,其实并不意外,在近期发布的《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三项重点整治工作之一就是针对“网络互助保障”——“非持牌机构违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互联网企业未取得业务资质依托互联网以互助等名义变相开展保险业务等问题。”
其实,无论是对于监管,还是对于网络互助平台,明确身份为公益组织可能都是最好的选择了。对于监管,网络互助平台只有确定为公益组织,才能有效防范风险。而对于网络互助平台,由于本身具有诸多不确定性,无法对会员做出承诺,通过转型为公益组织以降低会员预期也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与保险混淆,必然导致会员对平台抱有较高期望,然而平台本身并不具有保险公司的功能,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监管在多次公开强调网络互助与保险之间的区别,且提示风险之后,有了进一步的表达。这意味着,网络互助平台需要尽快亮明自己的身份,而这种身份,很有可能必须是“公益组织”。
2015年至今,保监会多次就网络互助公开发声:
2015年10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互助计划”等类保险活动的风险提示》,明确表示,“互助计划”与相互保险经营原理不同且其经营主体不具备相互保险经营资质。
2016年5月,保监会更是以答记者问的方式,直接点名网络互助平台”夸克联盟“,再次强调网络互助平台缺少可持续性,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一定损失。
2016年10月,保监会正式对外发布了《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指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非持牌机构违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互联网企业未取得业务资质依托互联网以互助等名义变相开展保险业务等问题”。
大多数受访的网络互助平台负责人对此消息表现得比较坦然。
夸克联盟CEO翟亮则表示,这个结果其实已经在预料之中, 网络互助从一开始就应该是公益性质的,夸克联盟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据悉,就在近期,夸克联盟已正式宣布平台的运营方上海卓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经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核准成立上海一起社区公益基金会。且即日起,所有夸克互助计划及平台会员捐助资金将由上海一起社区公益基金会进行直接管理。
而在夸克联盟转型之前,国内最早成立的网络互助平台抗癌公社也已经决定转向公益组织。据平台负责人张马丁介绍,该平台曾一度拿到融资,但对商业化始终很谨慎,最终还是决定转型为公益组织,目前,抗癌公社日常运营费用由壹基金提供。
也有平台负责人对此消息表现得比较紧张,因为监管强制要求转型公益组织或许就意味着盈利将更加困难,而这与投资人的期望显然并不一致。
深层次问题难以解决,转型公益也是内在需求
网络互助模式诞生之初,颇为惊艳:保障内容以大病、意外等为主,直击消费者痛点,且具有收费极其低廉,承诺的保障金额却相对较高,运营成本又较低的特点,似乎是简单、高效的解决了商业保险所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堪称低收入人群的福音。
然而也正是由于过于简单、自由,轻资本的网络互助模式天然也面临着诸多缺陷,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保监会在公开发声中就曾表示,“部分经营主体的持续经营能力和财务稳定状况存在隐患,消费者可能面临资金安全难以保证、承诺保障无法兑现、个人隐私泄露、纠纷争议难以解决等风险”。
一是责任不确定。会员付费与否全凭自愿,在他人申请援助之时,可以选择付,也可以选择不付,这就给申请人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平台的风险控制存在不确定性。据特叔了解,目前,网络互助平台的风控主要是通过设定观察期(一般是180天),聘请第三方对事实进行核查,且对平台会员进行详细的公示的方式,但这依然无法完全避免造假, 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彼此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而掌控着整个后台的运营人员,完全有能力通过篡改数据等方式造假。
正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曾有权威专家表示,公益组织才是网络互助最好的出路,因为“在慈善模式下,会员的捐款是单向的,不能期待捐款会有回报,自然也不能对网络互助平台有偿付要求”。
寄望社群经济,难度颇大
变身公益组织后,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任何的商业活动,实际上,特叔发现,众多网络互助平台对于社群经济仍然充满向往。夸克联盟CEO翟亮就表示,变身为公益组织后,积累的大量会员数据还是具备一定的商业开发价值的,只是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可能各家平台的考虑并不一样。
除发展成为公益组织之外,网络互助平台设想较多的发展方向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一类是相互保险公司,其代表平台就是壁虎互助,其在成立之初就宣称将申请建立一家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相互保险公司,但牌照的问题,取决于监管的态度,6月,保监会连批三家相互保险公司,按照保监会以往的行事风格,料短期内难出结果。
第二类是互联网金融方向,比较典型的是目前会员数量最多的轻松互助,除了轻松互助,其还设有一个众筹平台——轻松筹。
第三类是医疗健康方向,其基本的逻辑是,很多互助计划都与健康保障有关,因此加入这些平台的人也都是关心健康的人,针对这些人推送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就能获得一定关注。一些平台已经开始了在这方面的尝试,例如销售健康险产品,体检套餐等,但目前市场上并没有成功的案例传出。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网络互助保障平台已经开始了细分,这意味着,用户也会随着平台的细分而进一步细分,有观点认为,网络互助平台的社群经济价值会因此进一步凸显。
但也有观点并不看好基于网络互助保障的社群经济,例如全民保镖创始人张坦,信任是社群经济的一个基础——因为信任,会员才会购买平台推荐的产品,但在张坦看来,“ 网络互助保障是很难获取信任的”,“ 事实上,互助并没有产生社群效应”。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其早已将全民保镖转型为公益组织。
如何落实监管、达成前述目标,对网络互助保障平台至关重要,但碰到的难题就是找不到对应的监管部门。这就需要保监、银监等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主动作为,明确监管部门,与各市场主体一道,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共同制定对策,明确行业运行的基本规则,促进网络互助保障平台扬长避短,发挥真正的惠民效应。
互助特报是中国首家互助保障、公益慈善行业权威自媒体。
关于互助保障、公益慈善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关注微信公众号“互助特报”,一起来互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