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对于亡国之君,后人大多没有好的评价,要么是昏庸残暴,有失民心,要么懦弱无能,没有能力担负起一个朝代君王的使命。
但凡事没有绝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说绝了。历史是后人写的,再继续留给后人读的。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不应该带着客观的批判心理,应该更看重事件本身,从这样的事件中能够吸取什么样的经验为后人所用。而不是盲从,带着一颗评判是非曲直的心来给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下定论。
我们看亡汉者灵帝刘协,是他把汉朝带向了灭亡吗?仔细想来并不是,一个千疮百孔已经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王朝,没有人征求他的意见,就要硬塞到他的手里。而当时的他只是个孩子,一个失去父母亲人的孤儿,面对周围如饿狼般虎视眈眈的势力,他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任人摆布,成为他人的提线木偶。那么确实地说他应该只是见证汉朝的灭亡,无力挽救而已。
作为帝王的他,也只不过是徒有其名而已,一切都得看他人眼色行事。作为热血青年的他,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室贵胄,汉王朝的正统接班人,他不想看到祖宗打下的江山走向倾覆,他也想努力一把,联合所有可以利用的力量来为汉王朝续命。但手无实权的他,连当前对王朝构成威胁的几股势力都无法平衡,又如何拉拢各方势力为己所用,他没有任何可用的筹码,有的只是皇帝的虚名而已。
我们把刘协放到一个普通人的立场来看,他已经生活的很艰难了,在乱世中求生存,在各方势力争夺中保全性命。如果不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智,识时务的敏锐力和隐忍力,恐怕早已如其哥哥刘辩一般丧命。刘协并非没有能力,并非甘愿为人傀儡,只是当时天下处于大乱之势,他为兴复汉室所做的努力也是在萌芽状态就被遏制。以至少有人能看到他的努力,也少有人理解他的不易,更多的只是指责和批评在位其间无所作为。
后来禅位给曹丕也不过是为天下安宁和平着想。当时的曹魏政权已处于相当稳固的地位,与吴蜀三分天下。手无半点军权财政权的灵帝早已形同虚设,说得好听是曹丕请禅位,实则刘协也没有反抗的资本。若是的硬要争口硬气,还有那么几个愿意来汉朝效力的忠志之士,那必将又引起天下纷争,战火四起,最终受苦受伤的是还是天下民生。与其做无谓的挣扎,不如成全曹丕,让其帝位来得名正言顺,也便能为百姓生计谋划。这于当下形势来说实属明智之举。被困半生,不可自主,接下来做一个闲散富贵人,尽己所能地过好自己的人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又何乐不为呢!
其实只要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谁在帝位上又有何妨。若是只为自己争权斗利而无视百姓民生,把他们当作牺牲品,这样的人在帝位上坐得再久都是不百姓之福,反而会被百姓弃之。
面对历史,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对于很多事情就不那么执着了,也会从中发现新的意义。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要试着理解他人的不易,看到他人的明智之处,不要被浅显的表象蒙蔽双眼。
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