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022-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朱海芳

学习《论语》宪问第十

先问第十四

这篇讲了三个观点:

1. 士而怀居。

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不怨天,不尤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在本章中记叙了孔子要求门人弟子明确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学习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以便将来适应一定的社会工作。

但有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忘记了这个目的,或者向别人炫耀或者和别人斗气。这都是既损害别人,也损害了自己的行为。

做人与学道是同一事物的两面。学到是为了做人,做人的态度又是学到的目的,根基。

只有这样方向明确了,根基正了,才能把道学到手,存于心,见于行。

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自己的成绩被人忽视,甚至被人故意贬低的情况。

这种情况是令人苦恼的,但也不可因此而伤心,嫉妒甚至做出越轨的行为。

我们只要做到了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而且认识到学习是为了得到充实和提高。

当我们有了这种心态,通过学习而产生的光芒,是任何人也压不住的。

鲁迅曾经说:“唯坚实者常在。”

虚名、小利都是不能长久的,如果因贪虚名占小利而忘大义,就可能身败名裂。

早上让我刚读到这一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发生了一个非常应景的场景。

儿子说:“唉,又要上学了……”

于我问儿子:“你觉得去上学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吗?”

我让儿子停留了两分钟,听我把这一句话读给他听,解释给他听。

于是他笑了笑,说:“走了,妈妈再见!”

没有之前的那个情绪化的表情,而是开心地背上书包出门了。

其实,在教育孩子上,并不需要我们去有太多的过激反应,你只要去好好说话,他是会接受的。

通过这一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就化解了儿子上学的情绪化,厌倦上学的不良情绪。

每个重视心灵生活的人,都应该动笔写点什么。诚邀你加入「007不写就出局」,一起挑战:7天1篇写7年,写完7年去南极。

找我加入007,还能优惠30元;

微信:XXX,暗号:一起写

写在最后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来和海芳一起每天悦读经典,抄写经典,回归慢生活。

在纷繁中寻得一刻宁静的享受,寻回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空间。

读书就是将别人的思想变成一块块石头,然后建筑起自己的思想殿堂。

——弗朗西斯.培根

读书是一种幸福

写字是一种生活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

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在每一天宁静的时光里,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

而宁静的时光,因为阅读、写字会显得尤其美好。

然而在这快节奏的网络时代,很多人只爱看畅销小说,因为读起来轻松。觉得经典文学读起来显得沉闷。

实际上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把经典文学读进去,一定能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

读过之后你会觉得畅快淋漓,觉得那些时间花的很急的。

如果因此而学到了写作的技巧,那收获就更大了。

抄写《心经》第112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