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第3期28天写作营齐帆齐第2期28写作营出版《乡情乡韵》下册 入选书稿(取消禁止转载,作者简介附文后)

家乡的思绪

2024-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幸福小玉米

到了这个年龄,越发觉得时间不经用了。是经历过岁月之后会越发的留恋从前吗?

离开家乡虽然有33年的光景了。可是,现在无论是电视中,还是短视频,甚至街边路过的某个场景,都会激起对心灵深处,与家乡的记忆。

我的家乡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一个离河北省省会近六十公里的乡下农村,原来的河北省束鹿县安古城乡旧垒头村,现在的河北省辛集市安古城镇旧垒头村。

辛集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石家庄市代管[33][35],是河北省省直管县级行政单位之一,[15][34]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北纬37°38′~38°08′、东经115°07′~115°28′之间。 位于石家庄市以东65千米、衡水市以西45千米,东邻衡水市深州市、安平县,北与深泽县相邻,西与晋州市相邻,南与衡水市冀州、邢台市宁晋接壤,全市面积951平方千米。

其实对于我的家乡历史,我还真的不是很了解,记忆里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河北一集、辛集皮革城。

也许是自己的记忆里太过简单,或者是太不记事了。

总之,与生活相比,更加印象深刻的,还是那美好的老家的生活。

28大杠自行车

天气正好,步行上班。走到公园口时,看到了它――一辆28黑色自行车。

自行车保养的很好,而且三脚架上竟然还绑了布兜,让它更加的亲切。

拿出手机给它拍照,只觉得忽然内心有了很多的感慨。

记忆这个东西很奇怪,有些人和事,可能你都似乎忘记了。

可是,忽然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你看到或者听到了什么后,它忽然就会浮现于脑海中,带着一丝忧伤,了更多的还是感动。

此时,眼睛里有了晶莹剔透的东西。是的,那是泪水,是对那时那年的一份回忆,是对亲人的怀念,是对那份爱的感激。

那里有深深的父爱。

而今,父亲离开已经快12个年头了。

记忆里,父亲一直是身材瘦小的,也是不善言辞的,是一名极其普通善良的人。

那时,父亲的单位已经从湖南搬到了河北省会石家庄,父亲租住在单位分配的一间半的单元楼里。而妈妈小妹和我,在乡下农村,妈妈务农,小妹和我在乡村里上学。

那时的父亲可能觉的自己还年轻吧,竟然将在石家庄买的28型二手自行车,骑回了老家辛集。

我已经不记得,父亲说他骑了多久。

只记得,看到父亲骑了车子回家,有些惊讶和兴奋。毕竟那时候的农村,物资还是有些匮乏的,有自行车的家庭也不算很多。

当时问父亲远不远,骑车回来腿疼不疼累不累。父亲只是说还可以不累。

而第二天 第三天,父亲都没有干什么活,都在休息。我也只知道,现在开车回老家走高速,顺利的话,也要近一个小时三十分钟。

我上初中了,是在外乡村里上的,没有住宿。

每天早上骑车上学,八点前到校,中午自己带点菜,学校有大蒸箱。馒头是以班级为单位,每天中午有班委派四人拿着竹筐去食堂领回教室的。

下午放学后回家。

冬天天短,可以说是披星戴月去上学。

常一起走的,是我们同村的三个女生,一个是闺蜜,一个是我们上学是同方向的村东的一个女孩。

身高1米50小个子的我,竟然骑着28的自行车去上学。

那时村与村之间还没有柏油马路,都是土路。

晴天还好,虽然磕磕绊绊,有灰尘。但是一到了雨雪天,那真是泥泞的乡间小路,坑坑洼洼的,骑一会儿,推一会儿,再拿棍子敲一敲刺到车轱辘里的泥巴。

就这样,一段一段的连走带骑带推,好不容易的赶到学校。有时,迟到了,还会被罚,去清扫院子捡石子,有时觉得班主任也太不近人情了。

记得那辆28黑色的永久自行车,陪了我整个初中。

家里的第二辆自行车,是父亲出差时买回的一辆20的蓝色女士自行车。

直到上高中,我们家农转非到了石家庄。这两辆自行车也随我们全家搬到了石家庄,它俩也一直是我高中时段的座驾。

同学都开玩笑的说:你这个子,骑的自行车也太极端了吧,不是最大,就是最小。

是呀,我这小个子,自行车却是最大和最小,可是,没办法,那时没有更多的钱再去添置合适大小的车子。

但,我并不觉得的苦。因为城里的柏油马路,无论是晴天、雨天,尤其是下雪天,都比农村的泥泞小路,好走太多太多了。

是的,对于农村长大的孩子,高中骑车上学,能走在柏油马路上,就已经很幸福了。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有多幸福,小学有大人车接车送,电动车甚至骑车。还有的为了孩子上学买房租房到学校附近住。

我家闺女上初中时,也搬了家,骑自行车也就一站地的距离。

有时天气不好,她还埋怨说: 还不如不搬家呢。虽然原来的家离着远了两站地,但是有直达的公交车呀。

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想想我们,再想想我们的父辈,他们为了上学有时甚至是用两条腿步行。

时代不同,对于幸福的理解也不同,但是,真不希望孩子们把吃苦耐劳的精神给丢了。

那辆永久牌黑色的28大扛自行车,忽然被心底深处的那份亲情所感动。

那年那月的苦乐年华,还有青春岁月。

我喜欢的“年冬”

虽然农村和城市一样,学生孩子们都有寒假和暑假,但就是因为一个城市,一个农村,让这两个假期的孩子们过得并不相同。

作为农村长大的我,最喜欢的幸福时光,还是冬天里的寒假。

阳历七八月份的暑假,正值农忙时节,地里的庄稼和水果树木,正需要照顾的时候:葡萄、苹果、梨……还好,自从有了灭草剂,可以不为举着锄头汗珠摔八瓣去除草而发愁了。但浇地、为植株打叉、摘果子,还是许多需要人工去做的。

俗话说“农家的孩子早当家”,到了一定年龄的孩子,要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

小一些的孩子没人带,只好跟着大人去田间地头,虽然可以找阴凉的树下,但在三伏的天气里,哪里都是湿热。只有经历过那时生活的孩子,才知道现在的空调屋里,是多么的舒服和幸福。

而再大一些的孩子,如果不去地里,那就要承担在家为父母做饭菜的活了。烧柴火、拉风箱,在锅灶前,也是汗流浃背的,弄得像个花脸猫。不过地里干活回来的父母,到家能吃上现成的饭菜,也算是对自家的一份贡献吧。

农村的闲暇日子,每年还是有的:寒冬腊月和开春前。

对于我来说,也就只有这年关前后的寒假了,我喜欢称寒假为“年冬”,因为“年”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太令人期待和幸福的事了:不但可以不去地里干活,还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偶尔爸爸妈妈还可以带着去走个亲戚,现在想想心底还会升起一丝久违的幸福感――串亲戚。

如果年冬前能下上一场大雪,那简直是太美太棒了。临近年关,雪不但给大片的麦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还为过年增添了风景气氛。

雪白的村庄,白天小伙伴们打雪仗 堆雪人一起玩耍。虽然手和脸都冻得通红,但脸上却洋溢着开心快乐!在洁白的雪光的照耀下,在乡村小路,房屋,院落的映衬下,是一幅童话故事的美景。

晚上小伙伴们手提灯笼,虽然没有更好的玩具,但把灯笼放在一旁,在院子里追逐一会儿,也是开心快乐的。

你吃过麦地里结的“雪糕”吗?没错,那时的农村没有冰箱,冬天更没有雪糕。但如果能赶上临近的几场雪,将空气净化,那简直是太好了。

走出村庄,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那是积雪的声音。来到地里,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大地、房子、树木都被雪包裹了起来。

此时,麦地已经被大雪掩埋,雪已经冻住了,上面一层是硬硬的。

找一块平整干净的地方,选一小块,用手指或者干净的木棍,将四周划开,轻轻一撬,一块纯天然的雪糕就下来了。用嘴咬上一口,冰凉凉的,好像感觉冬天也没有那么冷了呀!

那时农村过年是可以放鞭炮和烟花的,因为是女孩,也只有放小红鞭炮的胆量。噼里啪啦鞭炮过后,红色的鞭炮皮落在洁白的雪上,那是红色和白色最好的对话,也是称之为经典的“红与白”的对话,更是我喜欢的冬日里的一道美丽风景!

过年的鞭炮声和乡亲们出门磕头拜年的喊叫声,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想念,那么的难以忘怀――那才是真正的过年!

童年里,有雪的年冬,才是心里期待的冬天的样子,也是至今为止魂牵梦绕的暖暖的童年的样子,是回忆起来心底就油然而生的幸福的样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