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幸福的清单
2017年06月14日
这话题太大,我原是罩不住的,但我读阿德勒,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巨头,精研个体心理学。由他附身,我来谈谈。
《幸福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这篇清单的13条建议,结合了讲述阿德勒思想的《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两本书精华内容,供你参考。
世界是主观的。同温的一杯水,冬饮觉冷,夏饮觉热。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里,如果你自身发生了变化,世界就会改变。所有人都可以改变,都可以获得幸福,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改变的勇气。
现在不是由过去决定的,而是由目的决定的。
我们大家都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活着,所以我们真正该考虑的是现在的目的,而非过去的原因,过去根本不存在。无论之前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你的人生取决于每一个此时此刻的目的。
所以,如果你无法改变自己,请你自问,你是不是抱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目的?
根本不存在什么过去。人人都是“我”这个故事的编纂者,为了实现“现在的我”的目的,其过去往往会被随意改写。人会从过去发生的庞大事件系统中只选择符合现在“目的”的事件并赋予其意义,继而当作自己的记忆。反过来说就是不符合现在“目的”的事件会被抹掉。
学会“课题分离”,把自己和别人的课题(“课题”可以理解为“事情”)分开来。辨别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考虑一下“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分离之后,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不为满足别人的认可而活,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别人如何评价你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你能做的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别人不是敌人,而是伙伴。如果你为争取别人认可而活,别人就和你成了争夺认可的竞争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你的失败,那你就不可能摆脱烦恼。所以,不要与任何人竞争。相反,如果你要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就会截然不同。那么,该和谁竞争,争取谁的认可呢?往下看。
和理想中的自己竞争,争取自己的认可。人类生来追求优越性,也正因为如此,人就会产生自卑感。自卑感不是坏事,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和别人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争取自己的认可,只要自己不断前进,超越自我即可。
获得归属感。归属感就是把他人当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你必须要思考的是“我能给予什么”,才能获得自己的位置。人只有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断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不需要计划,因为没有目的地,只要关注如何度过这一刹那,跳好“此时此刻”的舞就已足够。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 “此时此刻”。
做任何事都可以,只要这事对他人有贡献。当人有选择自由的时候,当人有可能迷路。但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你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心中带着这颗引导之星,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不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谁都不知道的某个地方,某个好地方。现实的人生就是这样,人生意义在认真跳好“此时此刻”的舞时,就会逐渐明确。祝福大家。
前面讲的是修身的法门,下面说几个待人的要点。
单身狗之间:“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根本不存在。通过设定一个过大的、根本不存在的理想来回避与现实的人交往,达到不想涉入一段关系的目的,这才是感叹“遇不到真命天子”的人的真实面目。真相是:我们可以爱任何人,爱是一种决心、决断、约定。
爱人之间:主动去爱是成熟的唯一法门。在童年,“我”正因为被父母爱着,所以才能活下去。作为性命攸关的生存战略,我们都会追求“被爱”,摸索如何集中他人的关注、如何站在“世界中心”。然而,“去爱的生活方式”是下定决心去爱某个人,那时候就能告别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实现真正的自立。因为,我们通过爱他人才能渐渐成熟起来,才能从自我中心性中解放出来。爱是自立,是成熟。正因为如此,爱非常困难。
长辈和孩子之间: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而要以平等身份交心。
如果你身为父母,一定一脸懵圈,听我解释。批评是干涉他人课题的行为,记住“你可以把马强拉到水边,但也不能强迫其喝水”;表扬会让他把“争取你的认可”当成目的,进而会让他和别人形成竞争关系。而且,这两种行为都把人际关系看成了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才会去干涉。阿德勒提倡横向关系:虽不同但平等。
要想拥有幸福的勇气,首先你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人潮拥挤我能感觉你
放在我手心里
你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