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一个称职的家长,让爱来得更有智慧

2018-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莲子18
学做一个称职的家长,让爱来得更有智慧

春节期间,有一天和妹妹聊天,她说了一句话,对我触动非常大,也让我在那接下来的几天里一直反复思考。她说,“我们是如此的平凡,而有一个人Ta愿意来做我们的小孩,我们应该多么感激,多么庆幸,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善待Ta?”

是啊!我们都是极其平凡的人,有着数不清的缺点和毛病,可是孩子们没有挑剔,满怀着爱和信任降落在我们的家庭里,他们是那么弱小,需要保护,又是那么天真,对全世界都充满好奇和善意。

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哪怕很多小时候的经历,在Ta长大了之后都忘记了,那些感受和体验依然会留在他们的身体记忆里,留在他们潜意识里,内化成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和行动反应,所以,我们真的应该慎之又慎,不能拿孩子的人生开玩笑。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成年人出现的亲密关系不和谐、没有安全感、自我认同度低、自我效能感低下、自我攻击、不配得感、自尊不稳定、自私、烦躁、暴力、压抑、没有主见等问题绝大多数都跟儿时的创伤相关。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什么样的体验。当我得知怀上蓝精灵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安!因为当时我们完全没有准备好要孩子,无论从各个方面,似乎都来得太早了一些。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还没有信心可以当一个好妈妈,对育儿领域的知识远远不足够缓解我的焦虑、甚至是恐惧。简单来讲,我害怕对一个肉球一样的新生儿负起完全的责任,我觉得自己都还是一个孩子!

很自然的,孩子如期地来了,没有彩排的机会,直接上演我们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人生。我不得不承认,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手足无措,全家人都没有经验,主心骨全无。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孩子42天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在单子上写了“臀纹不对称”,这是一个完全不打紧的事,但当时,我都还没来不及理解这是什么意思,眼泪就掉下来了,然后特别恐慌地问医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做等等。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那时候有点焦虑过度,但是,初为人母,孩子的每个细节都牵动着父母最薄弱的神经。我相信很多父母都跟我有过类似的经历。

然后,孩子慢慢长大了,会咿咿呀呀表达了,有自我意识的出现了,甚至更大一点,有跟父母价值观的冲突,行为习惯的不同等,所以出现了很多让人焦虑的事情,非常挑战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我在一开始的时候,连选择绘本和读物、甚至听什么样的音乐都相当纠结,经常陷入自我辩论状态。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句话,我觉得我终于找到了让自己不焦虑的方法了。这句话是:“任何感觉到痛苦的教育方式,都不是对的教育。无论你觉得自己遇到的情况有多么特殊,其实任何时候你都不孤独,很多人有着跟你类似的情况,并且都能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

为此,在之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和总结,这些逐渐形成了我基本的育儿观,尤其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这些原则,对我的帮助很大。它让我有方向感,就好像我们在种一棵小树苗一样,它有可能长歪,盘根错节,或者有很多意外的走向,那么这些原则就像帮助树苗健康成长的那些辅助绳和木头支架一样,让孩子们在允许的边界内自由地成长。这些原则我分成三大模块:父母心态,孩子需要被保护的品质,父母常犯的一些错误。

第一模块,父母心态:孩子是谁?你是孩子的谁?

这两个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值得所有父母不断认真地思索,并体会其中的深意。我看到有些非常霸道的父母,完全不给孩子选择的空间,所有的事都得听父母的,小孩子一直被非常严格地监视和控制,并且不允许孩子有任何反抗的言行。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所以有权利不经孩子的同意,轻易为孩子做任何的决定。举个大家最近比较熟悉的例子,《神秘巨星》里的小女孩尹西亚,她有非常好的音乐天赋,但是她父亲重男轻女且大男子主义极强,因此他认为尹西亚唯一“体面”的出路就是读书,尽快嫁个好人家。这种例子中国人特别能理解,身边比比皆是。

还有一些情况也很常见,比如说:把孩子当作自己圆梦的工具,像《摔跤吧,爸爸》里那样,影片后面所讲述的那些好结果始终都无法说服我认同这位爸爸的初衷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好,而不是实现他自己的摔跤金牌梦。那是影片里的转折点,也是两个孩子态度大反转的原因。但在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孩子们被迫放弃自己的爱好和天赋,每天活在十分压抑的状态里,最后哪怕被逼出一些成功的表象,孩子内心也是不幸福的,甚至是痛恨父母的。

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也值得我们警惕:极度严厉管制和极度放纵宠溺。我以前有个英语阅读老师,她真的非常棒,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但是在她仅仅30岁出头的时候就得了重病。后来同学们去看望她,才知道她爸爸从小就对她非常严厉,是典型的高压教育。所以,生病一方面是身体的问题,但长期的恐惧、压抑、讨好、表现的情绪让她非常痛苦,一定是疾病的重要原因。还有我们熟悉的姚贝娜,对吗?也是类似的情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希望,但是它不该成为剥夺孩子幸福感的理由。

极度放纵宠溺也是很危险的事情。这类型的父母多半是因为真的太爱孩子了,所以巴不得孩子一辈子都生活在象牙塔里,全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都为着Ta转,什么活都不让干,什么错误都不需要Ta承担。现在这样的孩子特别多,因为从小就自我为中心,长大之后很难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团队协作能力弱,无法挑战困难,导致社会竞争力弱,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等,最终的代价除了孩子自己,没有人能替Ta背。

还记得前段日子看到的一篇文章,仅仅是篇名就够震撼了,“如果你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当然,这类的父母通常都对孩子有过度补偿的心理需求,例如自己小时候条件不好,就喜欢孩子过得轻松一点;或者自己小时候被虐待,被管得特别严,就想让孩子不受自己曾受过的伤。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没有一个人能一帆风顺地过完一生,我们需要给孩子爱的同时,给Ta智慧和力量,教会Ta如何承担责任,追求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那么,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孩子是谁?我们是孩子的谁?我觉得法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我们是孩子的监护人,不是所有人。孩子是属于Ta自己的,我们只是“监”督Ta别跑偏方向,保“护”Ta不要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就像那句话所说的,上帝创造了孩子,但是他没办法时时刻刻照顾每个孩子,所以创造了父母。用更多的爱去对待孩子,平等地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并以发展的眼光陪伴、鼓励Ta,让Ta去追逐自己的天地,我觉得是比较好的。

第二模块,孩子需要被保护的品质:好奇心、专注力、想象力,亲近大自然

先说说好奇心。蓝精灵今天下午趁着我离开的一小会儿把我切好的火龙果用她的小手掌捏的到处都是,桌子、衣服、地上都布满了一个个小黑点,现场看起来真是有些可怕,尤其是对我这种有些密集恐惧症的人来说。但我看她玩得特别开心,连我回来的时候她都没有注意到,还在用手掌拍打火龙果,然后果汁溅到她的脸上、头发上,样子看起来很滑稽。我感觉她在体验那种从块状到液体的变化,还有冰冰凉的感觉,所以,我就索性把捣碎碗拿出来给她,让她用木棍捶打放到碗里的火龙果。帮她简单收拾了一下,袖子也给卷起来让她更尽兴一些,但是跟她约定只能玩5分钟左右。看到她玩得那么热火朝天的,比什么玩具都high,其实我蛮享受那个画面的,后来我被她的热情感染,还跟她一起玩起来,弄的手黏糊糊的,很愉快。

孩子三岁以前,我觉得就是陪Ta玩得开心一些,然后尽量满足Ta的探索欲望,这在未来对Ta会很有帮助。很多大人喜欢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要求他们注意干净卫生,有特别多东西不能碰,不能玩。我觉得那样对孩子不好,毕竟他们不是美丽的玩偶,而是可爱的孩子们,脏一点没关系,衣服不需要买特别贵的,舒适大方就可以了,玩脏了洗洗就是了,能费多大劲呢?

其次:专注力。这个真的太重要了!有些家长特别闲不住,总喜欢关心孩子,尤其是家里只有一个小孩,但是有好几个家长同时看护的情况。蓝精灵是个专注力很强的孩子,在一周岁左右,她就可以自己看绘本半个多小时,有模有样;或者听音乐,可以听很久,然后跟着哼调调、打节拍。我正常就陪着她,告诉她如果需要帮忙,可以说“妈妈,帮我”。玩一些积木的时候,她也很专注,自己叠得很高,有时候还会特别开心地笑,展示作品等。她很怕被打扰,比如说有时候她在听节奏,我们好心跟着唱,她就会说:“妈妈不唱,宝宝唱”,很有意思。有时候到吃饭的点了,或者到睡觉的点了,她正玩得起劲,我会走过去跟她说现在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她要是不肯,我就跟她商量数数,数到10下或者20下后,我们再去做该做的事。我也会跟家人说,尽量不要在孩子专注做事的时候,一会儿给她洗脸、一会儿给她吃点心、一会儿跟她玩闹,要求她不断切换注意力,让她始终没办法持续专心在一个事上面,那以后可能就得花更多的时间、金钱、精力去把宝贵的专注力找回来了。

但有一个事例外,就是看电视哈!小孩子没什么自控力,长期看电视或手机等,对孩子视力不好,就一定要商量好,控制时间。

再次,想象力。不要用大人僵化的思维去看孩子的世界。现在很多年轻人完全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也没有梦想,很大的原因就是大人太早地在孩子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固化的东西,让孩子失去了想象的能力。

我看过一个案例,感觉不错。有个孩子到学校去,老师让大家画画,结果孩子就用粉色的笔画了一条小河流,老师跟她讲不对,水是没有颜色的,不能用粉色,所以她的作品就不能展示出来。孩子很受伤,回到家跟妈妈说了这件事。这个妈妈很有智慧,她知道不能直接说老师不对,但也不能跟孩子讲她就是错的,怎么办呢?这个妈妈把孩子带到洗手间去,用粉色的脸盆装了水,里面的水在粉色的盆子的映照下就显得有些粉粉的。妈妈就问孩子,你看水是不是有些粉色,所以你可以用粉色的笔来画河流。随后,这个妈妈把水倒进马桶里,让孩子观察,水流下去的时候是不是没有颜色,就这样,孩子也认同了老师的说法。

还有,亲近大自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到大自然去,大自然里有最好最丰富的教具。我们很容易发现热爱大自然的孩子更有灵气,更活泼。空气清新、视野宽阔的地方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大脑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模块,父母常犯的一些错误

首当其冲的是:把所有的责任全部交给妈妈一个人。现在的舆论和基调都似乎期待女人变成一个超人,对至少三代要负起责任。这种导向真的没有好处,不但会给妈妈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并且如果一个妈妈在养育孩子上过于劳累,她不会有精力照顾到婚姻关系,更不可能滋养自己,慢慢就会能量枯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比较建议的是建立家庭内部联盟和家校联盟。

孩子需要的是整个系统的支持,而不是一个单点的支持。比如说,在我们家,蓝精灵跟她爸爸的亲密关系是最好的,这种跟“异性父母”的天然依恋是物种的本能反应,所以虽然有时候会嫉妒她爸总是能“不劳而获”地获得女儿的欢心,但还是能理解和支持的,哈哈。然后,蓝精灵的奶奶对她就是无条件的爱,允许她撒各种各样的娇。另外,我们得承认爷爷奶奶们常常都比爸爸妈妈更能保证孩子在饮食和睡眠上的规律性。这是他们的好处,所以不要总是对立,刻意强化两代人教育理念的差异,而更应该各取所长,互通有无,合作联盟,给孩子一个轻松丰富有力量的成长环境。

等孩子上学了之后,父母还经常会犯的错就是完全丢给老师,好像花大价钱为孩子找了好的学校和老师后就万事大吉,不需要管孩子了。但不幸的是,很多亲子关系问题的出现就源自于全托或封闭式的教学环境,硬生生地割裂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链接,造成情感的断点,甚至整个成长大阶段的父母缺失。我始终觉得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最亲密、最稳定的情感支撑,家校联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把亲子关系摆在婚姻关系之上,这应该能算得上是出轨的一大罪魁祸首了。很多夫妻本来关系挺好的,但有了孩子之后,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后来渐渐就出现了一些教育理念的不一致,又不愿意沟通或者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事情演变的后果经常都是剩下妈妈一个人苦大仇深地带孩子,爸爸被逐渐推离了家庭的正常轨道,在家找不到归属感了,自然容易去外面寻找补偿。

那这是孩子的错吗?当然不是!错的是排列的先后顺序。有了解过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亲子最合适的位置是:父母并排站在孩子的身后,孩子可以独立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那是Ta自己的责任,父母不能取而代之,但是父母会在背后给强有力的支撑,让孩子感到安全感和力量。而现实中常常是孩子和妈妈站在一起,爸爸被孤立;或者孩子直接站在父母的对立面,形成强大的对抗,这类型孩子特别缺爱,叛逆严重。

所以,如果爱孩子,就重视你的伴侣。婚姻关系的和谐,会让爱和责任在整个家庭里流动,更容易给孩子带来安全感,长大后他们也更容易获得幸福。

再次,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不用动态的眼光看孩子。孩子会长大的,也会变化的,他们的一生很长,有无限的可能。所以,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下定义,无论是过高的期望值,还是灰心丧气地觉得孩子没希望,都不要!

我小时候真的非常地调皮,上树掏鸟窝、下水库摸鱼、给男孩子的自行车轮胎放气、打架等等,好像男孩子女孩子能折腾的事我都做过。青春期因为情感懵懂导致成绩严重下滑的事也发生过。现在想起来,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小时候怎么会那么夸张,要放到现在很多父母手里,估计都焦虑地不行了。

但是,我妈妈做得非常好,她觉得我怎么样都是好的,她很会理解我,不会轻易地被外界的声音左右她对我的态度。连我初中交异性笔友,她都饶有兴致地给我出主意。后来,我们互相告知了对方家里的电话号码,到现在我都非常清楚地记得,那年暑假,我妈每天陪着我兴高采烈地等中午12点的电话,然后问我对方怎么样,我的感受是什么之类的。现在回忆起来,觉得我妈真的挺明智的,说没有担心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她不会不由分说地打压、责骂、无限放大事情。她做的就是陪伴,然后了解我最真实的想法,这样反而让我很坦然,不会偷偷摸摸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越长大越感激妈妈,她真的给了我很多,不仅仅是爱,还有很多正确的价值观,时至今日,我都经常回忆起她曾经说过的话、教我做过的事。

还有一件事我印象也特别深刻,有一次我爸带我去一个小店买东西,店老板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说了我一句:你这个死孩子。笑笑的说,并不是恶意的那种。我觉得好玩,就回了一句听起来特别大逆不道的话,我说:“我爸还没死呢,我怎么可能死!”当下,我真的没有诅咒爸爸的意思,就是觉得正常规律是上一代人比下一代人先走,我想表达的是我还很小呢,时间还长着呢,才不会那么快死。拿爸爸作对比,只是当作一个时间参照物而已,意思是爸爸都还很年轻,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我自然有更长的。典型的童言无忌,本质上是因为还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但是,这件事立马就传开了,然后各种对我的指责和攻击如潮水一样向我袭来,我的小伙伴们也把我孤立起来,觉得我是个不孝顺的坏孩子,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那么无助和孤单,非常非常地委屈。那时候,我妈妈一句话都没有批评我,因为她一直陪在我身边,我本质上是什么样的孩子她最清楚。所以,她把我带到房间里,一直引导我正确地说出自己的意思,然后安慰我,再帮助我跟外界解释,这件事很快也就过去了。

想想,假如当时因为这么一句话,就给我永久地贴上“不孝顺”的标签,然后父母开始记仇,改变对我的态度,那我的人生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另外一个很要命的错误是:让孩子选择站队。这个真的很残忍,但常常发生。

有一次,我一个女朋友就跟我特别心碎地哭诉她的婆婆。她和先生结婚的时候,两家父母都不是很乐意,所以进门后婆媳关系也不好。有了孩子之后,因为她休完产假就要继续上班,所以孩子是奶奶主要帮忙照顾的。她其实挺感激婆婆的辛苦付出的,但有一点,她怎么都没有办法原谅。那就是她婆婆总是在孩子面前说妈妈的坏话,让孩子从小就讨厌妈妈,经常看到妈妈就说:“坏妈妈、坏妈妈”。我听到之后真的很震惊也有些愤怒,怎么可以这样教孩子?孩子是妈妈生的,否定妈妈就等于否定孩子本身,这是多么可怕的事!让孩子在可以辨明是非对错之前,就教会Ta仇恨,让Ta夹杂在中间,常常无助又左右为难,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是有多大!

此外,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也会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父母总是不自觉地想要拉拢孩子,好像孩子能证明自己是受伤的那个人有什么好处一样。这样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矛盾之中,时刻感觉到不稳定和没安全感。长大之后,常常会怨恨自己的一个父母,对Ta自己未来的婚姻也有很大的伤害。

最后,给妈妈们一个小小的建议:哪怕带孩子再累,家务再琐碎,不要轻易放弃自我追求、自我成长。比起全职保姆,孩子更需要的是榜样。一个天天围着锅台、地板转,抱着爆米花看韩剧的妈妈真的很难让孩子看到更远更多可能性的世界。

孩子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给孩子自由、爱、有质量的陪伴,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完整的自尊体系,让他们有活出自我精彩的能力,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的分享会围绕三个模块展开,分别是:大原则、小技巧和榜样力量。欢迎更多关注孩子的父母跟我互动,交流你们的感想和心得,让我们建立家长阵线联盟,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每一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