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干货|写作素材不够用怎么办?一起这样做,灵感不断,不怕写不完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归鸿!
欢迎你点开这篇文章,开始我们之间的写作交流故事。
今天我要分享的内容主题是:写作素材。
有时候,我们看文章,通常会有这样的发现:
有的文章干巴巴的,非常乏味,读一会儿就读不下去了!
有些文章特别生动鲜活,读起来欲罢不能!
造成两者差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文章素材的多少。
素材多,在写到要表达内容的时候,总能找到合适的故事,句子和案例。
而掌握素材少的人,只能干巴巴地去讲述一个道理。
显然后者的阅读体验感必然是不好的。
举个例子,这是一段话:
写作除了学习方法技巧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积累词汇量,词汇量是写作的基础,重中之重,你词汇量都不足,写作的时候就只能用一些简单的词。词语简单了,你的文章就会显得很没有水平,就显得不够高级,所以大家千万记住写作一定不能忽视词汇量的积累。
这样一段话,它主要讲的是词汇量的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它逻辑上,内容上是很清晰的,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读起来,简简单单的,不够生动,给我们的感受并不太好,无法深入体会到词汇量积累的重要性,因为它通篇只有论述,这就叫干巴巴。
道理讲得再透彻,但是阅读体验都非常不好,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针对这段话呢,我们可以稍微改造一下:
写作就像砌墙,而词汇就是我们手中的砖块,砖块足够多,砌墙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同样的道理,想要写出好文章,词汇量不够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关于这一点,哪怕是在写作上具有强悍天赋的韩寒也深表认同。他早期曾经谈过自己写作学习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翻词典,每天都翻,甚至把一本词典都翻烂了。
很显然,通过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去讲述同一个道理,后者的阅读体验感就会好些!
那么这两种表达方式它的区别在哪呢?
第1个区别,后者使用了更多更高级的一些词汇。
第2个区别,后者使用了一些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就是降低读者对内容的理解难度,它把枯燥抽象的道理变成了具体生动的案例。
第3个区别,此外第2段的表达方式还用了韩寒的例子。
引用案例,一方面是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同时这样的表达更生动,也更有说服力。
因此我们会发现在写作中引入这种素材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们的问题在于什么呢?
在于不是说没有意识到写作不能是干巴巴的表述,而是想引入合适的案例和素材时,却发现没有案例可用,脑袋里一片空白。
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素材是不可能凭空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的!
也就是说,素材必然有一个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我们的生活,经历,见闻,哪怕在脑海中凭空编造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它也是有一定源头的,这个故事往往能从我们的所见所闻中寻找到若干的原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素材来源。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能找到很多素材,而有些人却总想不到呢?
我们都有生活,尽管你的生活简单一些,别人的丰富一些,所以他们有素材。
但总不能说自己完全没有生活吧,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个是有原因的。
原因在于这两点:
第1个叫敏锐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意识,第2个叫随时记录的习惯。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有些人有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以及随时记录的习惯,而大部分普通人是没有这两点的。
在过去,我们对生活其实是缺乏敏感性的,我们既不会去思考所见所闻的一些事件,它背后的道理和启发性,更不会说有意识地把它们给记录下来。
我们来看一个假想的场景:
假设有一天你和朋友一起去吃饭,他跟你讲述了自己看到的一则新闻:
兄弟你知道吗?我最近看到了一则新闻,说是有一个千万富翁,因为精神问题,被儿子送进了精神病院后,竟然在厕所里自缢了。这个富翁早些年因为家境不好,后来通过拆迁款作为启动资金,收获了千万资产。本来家里呢是有一男一女的,都已经结婚了,按理说,他应该安享晚年才对。可却是这样悲惨的局面!曾经他也抱怨说,自从把资产过户给子女以后,子女态度大变。不仅漠不关心自己的生活,还让他承担子女们的生活费用。他找孩子们沟通,希望他们继承家业的同时,负责好养老问题。可是沟通中间不知发生了什么问题,富翁一气之下,拿出孩子们写下的欠条,让他们分别偿还几十万的欠款。家里矛盾一次次累积加深,这个富翁跑到儿子家,砸掉了家电和值钱的东西。儿子果断报警,把父亲送进了精神病院。这个富翁不断向院方申诉求助,不认为自己有病。子女们却坚持认为有精神疾病,而且转了好几家医院。后来一次采访得到的消息是这个富翁病情很复杂,不是精神分裂症,而是精神障碍,最重要的是,他家里矛盾重重。闹到最后,富翁家庭却以这般悲剧收场,真是让人五味杂陈啊!
假设这是在吃饭的时候,你的朋友他跟你讲述的,他看到的这样一则新闻。你听了之后,当下可能会有点唏嘘,有点感慨,甚至有点悲伤。
几天之内,你可能还记得他讲的这个新闻,但可能过了两个星期,过了一个月,你就把这个事情给忘了。
也就是说我们总在听过之后,没有认真思考和记下来,很快就会开始遗忘。
而朋友所讲述的这个新闻,他其实是一个非常鲜活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的故事,也就是说它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我们深思的写作素材。
未来我们可能会写一则故事,或者一篇小说,把这个故事完善增添很多细节,那么就能写出一篇非常值得深思的故事或者小说出来。
我们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案例写到观点性的文章里去,因为这个故事它本身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可以写对这个故事的评论,写思考出来的一些认识和观点。
但是在过去,我们对这些素材是不太敏感的,也就是听听而已,听过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很多人写作没素材,就总会怪自己的人生平淡无奇,就觉得值得说到的可以写的,没什么案例!
其实这不是事实,我们想想,哪怕是再普通的人,每天的所见所闻,以及通过阅读得到的信息,其实都会拥有大量的故事和案例,而在这当中肯定有很多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写进我们的文章的,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只不过我们总左耳进右耳出,没有意识地去记录下来,自然而然就忘掉了,写作时肯定拿不出东西来。
所以要解决写作没素材,素材不够的现状,最重要的是从今天开始一定要带着一颗有准备的心去观察这个世界。
所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任何事,任何人,只要是有价值的,要有一个专门的本子,或者说相关的记录工具,把它们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素材库。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建立了独有的素材库,时常翻看,而且随时随地方便搜索,那后面写文章的时候还会愁没有文章吗?
打造素材库基本是按照这5个步骤去执行的:
意识调整→准备工具→培养习惯→随时随地地记录→经常温故知新
首先得有这样的意识:你和昨天的你不再是同一个人了,你现在要写作了,想写出好的作品,那就要有很多素材,那你就要有意识带着一颗有准备的心去敏感地观察生活。
然后你要有一些记录的准备工具:准备一些记录工具,培养随时随地进行记录的习惯,慢慢积累自己的素材库,并时常翻看,叫温故而知新。
那么到底什么东西是值得我们去记录的呢?
很简单,两个大类:
第1类是有启发价值的人和事。
不管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遇到的,听到的,看到的,或者说读到的,都是值得记录的
第2类是一些经典的句子段落和言论。
这种记录也不是瞎记录,最好还是有一定的格式,这种格式我给大家一个我本人经常用的,主要记录4个方面的信息。
时间 来源 内容 思考
时间: 指的是你记录这些信息的时间。
来源: 从哪个渠道获取到的这个来源?比方说亲身经历的,听朋友说的,在哪个网站上看到的?哪个作家?哪个名人曾经说的?
内容: 顾名思义。
思考: 如果这个事,自己有启发有一定的思考,觉得有必要情况下,可以简单地把思考写下来。当然这个不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必要,这个栏目也可以不填。
我也列了两个具体格式供大家参考:
—————————————————————
格式一
名言佳句 20230901 1、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人间失格》 2、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杨绛先生 3 、我只有一个建议: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永远选择困难模式。因为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朋友)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听到,遇到经典的句子,言论观点都可以记录下来,时常温习,甚至是背诵。
后面写文章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句子用到自己文章里面,是不是能够马上让我们的文章的档次都不一样了?
—————————————————————
格式二
朋友小红分享 20220908 内容:几年前,他一个朋友刚开始做公众号时,为了快速写出几篇10W+的爆文来提升账号名气,便定下了非常吃力的目标:每天要写两篇原创。刚开始,还努力找选题,构思框架,不断打磨句子。一个星期以后,想起写作这件事,就十分头疼。就在我要彻底放弃的时候,一个前辈跟他朋友说,先试试每天写300个字。恰恰就是这300字的小目标,让他朋友将每天写文的事坚持了下来。直到现在,不仅写出了多篇百万的爆文,还收获了一批粘性非常强的忠实读者。 思考: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往往就是人生强大的推手。正因为它小到不可能让你失败,才能在不经意间,让你走出失败的怪圈,不断向成功靠近。
这是对故事案例的记录,后面去写一些相关观点文章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了!
记录工具当然可以用纸笔进行记录,但说实话效率非常低,而且非常不方便后面进行搜寻查找。
给大家推荐一些我用过的记录工具:
①印象笔记②有道云笔记③为知笔记,④ONENOTE。
简书上我们也会看到许多的生活记录,简书也可以是我们记录的一个工具。
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功能都差不多。
这些工具,除了用来做素材库,记录信息非常方便好用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他们都支持快速将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保存到工具里面去,这样我们还可以分门别类地积累很多自己喜欢的经典的一些文章,可以说是写作者的必备工具!
至于如何把公众号文章一两步就非常便捷保存到这个工具呢?安装之后,一般都会带有教程,不难,我这里就不额外分享了。
有了记录工具,有了意识准备,去记录了,总要有一个信息和素材的来源。
这些来源主要是4个:经历见闻,视频,书籍,网络。
我们发现那些伟大作家,往往自身的经历就非常丰富曲折,所以他们写作很多素材是来自于自己的生活。
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大部分人确实过得就是那种两点一线的,生活确实没那么丰富多彩,当然不代表说完全没有经历,但可能经历带来的素材还不够多,这个现状会让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经历确实没有特别多,具有启发的事不够写,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最强大的信息来源是来自于阅读那些经典的作品,视频,网上的文章,其实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素材,既然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陈,那我们就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弥补这个缺点。
比方说我自己,每天都会有一个阅读10分钟以上的微习惯,《我的微习惯日记》里都有!
同时我自己关注了许多公众号,还安装了微信读书,喜马拉雅等平台,这些都是我积累素材的来源。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常用的一些来源渠道:
知乎,简书,微博,微信,网易新闻,人民日报,豆瓣,今日头条,喜马拉雅。
这些都是我个人常用的一些APP,真的是完全够用了。
这些海量的文章,每天都是看不完的,只能有选择性地看。
同时还有书籍,书籍建议大家就主要去看一些经典的名家的一些作品,以及一些值得参照的,或者自己喜欢的一些作者。
同时,现在很多知名作者也都会在网上开专栏写公众号,非常方便我们对这些作者进行跟踪阅读,我们就能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来源。
还有一些就是人物传记,专访里面也有大量有价值的素材,还有就是电影,纪录片,短视频里面,也是海洋一般的素材,只要切实用好,满足我们的写作需求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对您有帮助!
点个赞,与朋友们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