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

2018-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爱自己成长之路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它是由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马宁所著。这本书中事例真实丰富,给家长们提供了最实用的家庭关系改善技巧。我相信,不管是已为父母还是想成为父母的人,读这本书都会有很多收获。

这本书一共有七课,我概括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造成爱中伤害的原因”、“正确的聆听和表达方式”以及“戒掉爱中伤害的法则”。

为了解决一件事,我们首先得发现事情的根本原因。作者马宁分析了造成爱中伤害的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父母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第二个原因是父母没有尊重和认识到孩子的精神疆界。

那什么是安全感呢?作者认为“安全感来自对于爱、对于被关注和被理解的感受”。

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很多时候父母不善于表达对于孩子的爱,以至于孩子感受不到爱;很多父母也不知道如何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更多的父母不懂得从孩子的行为表象中去看穿孩子的内在需要,以至于给孩子一种不被理解的感受。人不是天生就能当好父母的,而得不断学习总结。

很多人不知道精神疆界的含义,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疆界,当我们的身体被人触碰或者侵犯,是很容易感受到的。但是我们的身体里面还有一个“隐形人”,代表我们的精神世界。隐形人需要建立一个家和防御设施来遮蔽内在的不安感。“保护内在隐形人的家就是保护每个人的精神疆界”。

精神疆界不像身体疆界那么明显,所以父母很容易侵犯孩子的精神疆界,造成孩子的不安。比如说偷看孩子的隐私,总是对孩子指手画脚,破坏孩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如何知道自己侵犯了孩子的精神疆界了呢?“情绪是精神疆界的外在呈现”,要想明白孩子的精神疆界,就得读懂他们情绪背后的含义。“喜怒哀惧”四中基本情绪后面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能量。作者指出“并不是情绪本身伤人,而是认知和解决情绪的行为伤人”。

如果父母只看孩子情绪的表面就大发雷霆,只会阻断了和孩子有效沟通的道路,甚至造成日后更恶劣的后果。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在家里父母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很可能她在外面也不敢表达愤怒,当遇到一些不良情况,比如说面对社会不良青年利诱或者迫使,就没有拒绝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这肯定不是父母们想看到的结果。

那么到底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有效地和孩子们沟通?作者提出了三种聆听方式和一种表达方式,分别是“陪伴式聆听”、“主动式聆听”、“引导式聆听”和“推进式表达”。作者还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说明这些方式的有效性。

首先,如何才能获得深入了解的聆听技巧“陪伴式的聆听”呢?作者总结了两点:

一、重复和确认让对方困扰的事件。

二、解读这个事件中对方的情绪和感受

有时候孩子因为年纪小,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困惑和问题。父母通过解读孩子的说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他们也会觉得自己真的被父母听到和理解。

“舒缓了情绪,调整行为才更有效”。一个人生气时,是很难听得进去道理的。如果不关注孩子的情绪,会让他觉得在父母心中,事情比他本人更加重要。“有时候,简单的一两句聆听,孩子的感受得到认同,情绪就会被舒缓,问题可能就解决了”。与其责怪有情绪的孩子,父母更应该学会聆听。

当觉得被父母听到和理解,孩子才更有意愿讲自己心里的问题。父母也才有机会能够知道孩子情绪后面真正的问题。

其次,“主动式聆听”要求父母真诚地关注孩子,不止语言,而且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要配合。如果父母嘴巴上面说的和行动表情不一致,孩子都会发现的,那么沟通效果也不会好。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用微笑、点头这些小动作表示把孩子的话听进去了。还可以和孩子进行温暖的对视,体贴的握手,而不是边看电视边心不在焉地听孩子说话。

“主动式聆听”还要求父母主动地去发现孩子的问题。当孩子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表情出现矛盾时,很可能就是出现了问题。但是这个时候特别注意要多问问孩子“愿不愿意”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有时候孩子没有准备好,也不会有好的谈话效果。

父母的情绪真的对孩子很重要,特别是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如果父母也大怒,只会火上浇油,让情况更加对立。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心平气和地去反思自己是否碰触到了孩子的精神疆界,并且能够为引发孩子不舒适而道歉,一定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纳和爱,并且鼓励他们和父母沟通。

第三种聆听方式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我负责动力的“引导式聆听”。在我成长过程中,我的父母几乎从来没有问过我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每次有问题就直接给我答案和建议,以至于我特别依赖父母,出了问题就找他们,这样是非常不利于成长的。

作者提出,引导式聆听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引导孩子提出解决方案。

二、引导孩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计划。

我觉得父母的引导方式真的特别重要,从小耳濡目染,孩子长大了才会问自己关键问题,并且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父母。

人都有主观能动性,自己主动去做的事情肯定比别人逼着做有意思。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国王,都不喜欢别人对我们发号施令。但是引导式的聆听会让我们觉得,所有的解决方法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这样去实践的热情就会大增。

这三种聆听方式,在作者看来都要配合使用,才会有最好的效果。我建议每天练习一种方式,循序渐进,再融会贯通。

最后,作者建议建议采取“推进式表述”方法。很多家长很善于找孩子的缺点,总是忙着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却吝啬赞美鼓励孩子的优点,甚至无法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孩子是非常需要阶段性的鼓励和认同的,虽然父母的出发点一般都是好的,但是不能只盯着对孩子的终极要求,而应该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

“孩子的勇气和信心来源于对于他每一次进步的肯定和鼓励,这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有更大的能量继续向前。”很多孩子,特别是已经很优秀的孩子也很自卑,就是因为缺乏了最亲近的父母的肯定和激励。

父母也要学会分享孩子的喜悦,因为不能分享的快乐是痛苦的。

推进式表述和空洞的表扬不一样,父母要学会评价孩子具体的行为,并且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说,陪孩子练习钢琴时,与其说“很好,弹的不错”,父母可以说“你刚刚弹的那首曲子很动听,让我有想要落泪的感觉。”

现在我们知道了爱中有伤害的原因,学习了三种聆听方式和一种表达方式,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两大法则,帮助戒掉爱中的伤害。

这两大法则是“引导法则”和“保护法则”。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兴趣。父母还要学会保护孩子的感受和选择;保守孩子的秘密;允许孩子对伤痛的隐藏。

其实我觉得最后的两个法则在前面的聆听方式和表述方式中都有提到,关键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父母要时刻记住,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思想。父母自己的观点也不一定都对,要时刻反思自己。

希望各位家长和希望做家长的人可以学习并且实践这本书中的方式,真正有效沟通,并且获得和子女的良好关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