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诗解九十四
2020-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花外踏香泥
重经姑苏怀古二首之一
许浑
越兵驱绮罗,越女唱吴歌。
宫尽燕声少,台荒麋迹多。
茱萸垂晓露,菡萏落秋波。
无复君王醉,满城颦翠蛾。
【注解】
1. 姑苏:指姑苏台。《国语·越语下》:“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 。” 韦昭注:“ 姑苏 ,宫之臺也,在吴閶门外,近湖。”
2. 绮罗:指穿着绮罗的人。多为贵妇、美女之代称。此代指西施。
3. 吴歌:吴地之歌。亦指江南民歌。《晋书·乐志下》:“吴歌杂曲。并出江南。 东晋以来,稍有增广。”五代刘兼《莲塘霁望》诗:“採莲女散吴歌闋,拾翠人归 楚雨晴。”
4. 麋:兽名。即麋鹿。
5. 茱萸:植物名。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三国魏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6. 菡萏:即荷花。《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宋欧阳修《西湖戏作示同游者》诗:“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寧復忆扬州。”
7. 颦:忧愁 。
8. 翠蛾:借指美女。 前蜀 韦庄 《河传》词:“翠娥争劝 临卭 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简译:
西施在姑苏台上唱吴歌(取悦于吴王夫差),结果姑苏台却(被越兵焚烧)并驱走了西施。
(此联写姑苏台兴衰,因西施而建,又因西施而毁灭)
宫殿尽毁燕鸣之声稀少,歌台荒芜多了麋鹿的踪迹。
秋天的早晨,茱萸上寒露欲滴,池水中菡萏衰败。
(中二联写姑苏台的荒寂景象)
再也看不到当初那种君王欢醉、满城都是皱眉的美女(模仿西施)那种景象了。
(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吴王贪娱亡国和姑苏台由兴而衰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