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来过,只为走进你的世界。互联网科技孤鸿阁

日更 Day 191: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义”

2019-08-11  本文已影响4人  水榭歌沨

今写的可能会非常凌乱,我也没辙呀,才接触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但依然想把思考过的东西写出来。

明面上看的确是把“动词”思考,转化为“名词”思考,

比如让设计水杯,把“水杯”转化为“喝水”,再继续深挖则是“解渴”。

设计服装,把“服装”转化为“保暖”“遮羞”

设计交通工具,把“交通工具”转化为“节约通勤时间”“代步”“移动”

……

实际上,这是一种思维上的体现,由表及里的思考,换句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似纷繁的设计要求,经过深入挖掘后,也就变得简单,纯粹,明了。

设计水杯,说白了就是解决解渴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以杯子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呢?出发点,应该站在解渴的问题上。可能做出来不是个水杯,而是其他什么,更便于解渴,便于使用和携带。

就目前来看,根据外部因素的不同,出现了各种盛水器具:一次性纸杯,随处可买的矿泉水,家用的大桶矿泉水,以及每个人手中各种形状和容量的水杯。

倘若能打破喝水一定得用“容器”这个框架,那么思路是否会变得更加宽阔,结果会不会更加人性化?

这就是前面我所说的“重新定义”这个概念,应该更为宽泛。

古人干过这么一件事:统一度量衡。这也是一种重新定义,可以看做是“规则”之类的东西。放现在来说,世界上有很多“制”都是国际通用的,比如铅笔铅芯的硬度,比如各种单位,比如一些零部件的尺寸规格……

“重新定义”这个词太过宽泛,单放在设计里,就有足够大的能量。

想想当下,我们活在前人指定好的条条框框,然后在这些条条框框里再设置更加繁琐复杂的限制,岂不是越来月拥挤。

设计某一件产品,在它既定的框架下设计,路只会越走越窄。为何不探求本质上的需求,从本质上解决,以这样的方式跳出“原产品”的框架,从而有更加广阔的方向和和空间供我们思考。

当下能做到这样的人太少,以咱们的手机为例。市面上手机厂商一抓一把,做到东西千篇一律,不同的仅仅是外观。

说难听些,只是不断把更先进的零件组装在一起而已。

说起重新定义,当年的乔布斯,大概算是一个,可能不是100%重新定义,但是他的第一代iphone,的确可以称之为革命性的产品,在手机界树立起一个巨大的方向标,导致后来的所有手机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纷纷效仿。

为什么说不是100%,倘若乔总重新定义了人类通讯方式,并且优于传统通讯方式,足够的便民,亲民,廉价等等。那么,如今就不打可能出现“低头族”这类人了。

但是,他依然还在手机这个框架当中,不过是他最大限度的接近框架的边缘。还没突破这个框架就已然产生如此举巨大的影响。那么,突破了会怎样?

哎,写着写着就自由发挥了,完全想不起来后面要写什么内容。

怎么说呢,当今社会功利性太重,首要目的是先把自己口袋装满,要不,怎么说这群人没良心呢?由于大家都在向钱看,于是出来的东西,目的都是为了赚钱,而非以人为本。

当然,有太多人,披着“以人为本”的皮囊,兜售自己的商品,反正卖出去就完事,管它出手之后会怎样。

柳教授说设计不单单是做产品,而是做产业链。设计——生产——使用——销毁这一些列环节都应该是设计师应该思考的。反观我们,不都是出个设计稿,最多到使用这一步,后面就没了。

听完柳教授的课后,偶尔就会感觉到后背发凉,仔细思考以后,觉得还真是挺可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