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要求改备注,自己却没改的群主,害我损失5000元
01
上个月,我被派去开一个新项目的交流研讨会,参会的人都是负责具体业务的人,来自不同公司,大家互相不认识。会议结束后,主持人要求所有扫二维码,加进一个群里,以便后续工作交流。
一进群,系统马上提示,“您与XXX不是微信朋友关系,请注意隐私安全。”果然,放眼望去,没有一个认识的人。
还没看完乌压压的微信昵称,群里马上弹出一条:请更改备注,姓名+单位+岗位。不改备注者将被请出群。
改完备注后,我看了下这个发号施令的人,发现他的昵称是一串字母,点进群成员,他是第一个人,也就是群主。
人陆陆续续进来后,一些人就很活跃地聊起来了,我观察了下,大家基本都照做改了备注,唯独那个一连发了10多条进群改备注的群主的昵称还是一串字母,与其他人显得格格不入。
我委婉地问了下,群主贵姓,怎么称呼?他竟然直接忽略,依然像个机器人一样不断地给新进群的人发进群改备注的信息。
回到公司后,我毅然决定,跟领导申请退出项目组,理由是这块工作不熟悉,其他人做会更好。其实怎会不熟悉呢?只是不想做而已。因为这个项目有绩效奖金,公司不乏有人想参加,所以领导很快答应了。果断退出项目群后,我知道自己同时损失了将5000元的项目绩效奖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简单,但交流沟通成本越来越低,维系成本却越来越高。作为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沟通工具,群组已经成为社交、工作、甚至维系亲情友情的重要工具,进群改备注就像是面对面自我介绍一样,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礼节。
而那个一直要求别人改备注自己不改的群主,就像是要求别人先招手,自己却连头都不点一下。
人呐,总是喜欢对别人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却往往把自己排除在外。
02
我有个表姐,儿子上小学了,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是对儿子的教育问题特别重视。
表姐平时工作特别忙,有时回到家里还总是拿着手机忙个不停,就算是没有工作,也会拿手机刷点资讯娱乐新闻之类的放松放松,总是机不离手。
侄子上到三年级时,接触到了一款手游,同学们都在玩,于是侄子每次放学回来总要玩上一会。
表姐刚开始允许玩半个小时,然后就让他写作业,自己在一旁辅导,边玩手机边辅导。
侄子做作业越来做走神,很简单的题都会做错,表姐很生气,每次都大声地斥责,侄子也不还嘴。
就这样直到有一次,侄子回家玩游戏,到了该写作业的点还是不放下手机,表姐怒了,那么喜欢玩手机,还读不读书了?
没想到侄子直接顶嘴:你还是妈妈吗?你自己都一直玩,还不让我玩?
表姐更生气了,直接揍了一顿。那次以后,很明显侄子更亲近爸爸了,表姐说他们之间好像缺了点什么。
今年夏天,以613分考上清华的“诗词才女”武亦姝再次爆红在网络,随之她的家庭教育故事也被公开来,我当即把它发给了表姐。里面提到武父是如何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感染孩子,教育孩子。
表姐看到我的推送有点不好意思,她发来几个尴尬的表情,写道:以前我的做法确实有问题,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如何去要求孩子呢?
03
我想起了我闺蜜,最近分了手,是她男朋友主动提出的。
闺蜜是第一次恋爱,现实里理性自信的姑娘没想到一到爱情里就有些收不住,活脱脱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任性、霸道、不讲理。
她告诉我,在他面前,她可以做任何事,永远像个小孩一样。
我问,比如呢?
闺蜜扬起嘴角,得意又幸福的样子,我可以翻看他的手机。
我有些吃惊,在我们都还单着的时候,我们曾讨论过这个话题,那时闺蜜是非常讨厌这种行为的。
我问她,那你男朋友看你的吗?
她嘴巴微微撅起,他不看,但我愿意给他看。
我劝她,如果你真的信任他,就不要再做这种行为了吧,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你看一次对他都是一次伤害,他喜欢你所以放任你,但这不是你行不当之事的理由。
闺蜜不以为意,用大笑缓解尴尬,说,不会的啦,这都是小问题。
后来,闺蜜分手找我哭诉,原来,在她男朋友的感受里,闺蜜是个自私,不顾及别人感受的人,常常给别人很多的约束,但是自己永远是例外,游离于规则之外。闺蜜也终于清醒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
古人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放在现代社会,也是我们需要常常自省的。因为一旦发生这种事,最大的后果就是产生信任危机,领导可能会不相信你的能力,孩子可能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爱人之间甚至会因此分离……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总结有以下几点:
①在职场中,提高集体观念。不要总是以个人为中心,首先把应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以集体的利益为中心,顾全大局,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
②在家庭中,以身作则比单纯说教管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孩子是以父母为模型,慢慢去塑造他们自己,无论性格、行为、语言。所以不要妄图孩子去跳脱出你自己的影响圈。夫妻之间更是应该懂得互相体谅,互相理解,做好为人妻、为人丈夫的本分,抛弃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为什么要写下这篇文章,因为就在今天,领导告诉我,当初退出项目组是对的,项目主要单位因为组织不力,在多次对接工作中频频失误,项目迟迟不出成果,最终项目以失败告终,前期的努力都白费了。
再次,我坚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先施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