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电影』简书电影院

电影未必非要看懂

2016-02-29  本文已影响0人  简之

看完《刺客聂隐娘》,我难掩激动,在朋友圈里盛赞一通,然后回去重新温故了几个场景。不少人回复,真的好看吗?我看不懂。我睡了好几回。
我一时想不出怎么回答。
因为我也看不懂。我也差点睡着。
《猜火车》、《四百击》、《穆赫兰道》、《追求不朽的人》、《太阳照常升起》……这一长串电影,我都看不懂,但是并不妨碍我一次一次地推荐给别人。
《风柜来的人》、《一一》、《大象》、《铁皮鼓》、《中国》、《春夏秋冬又一春》……我经常熬夜看电影,所以让我犯困的电影简直数不清,但是依然不妨碍我一次一次地推荐给别人。
为什么看不懂也喜欢?犯困也喜欢?这不是明摆着装逼吗?
当然不是。
也许大家忘了。电影不只是爆米花,不只是团购票,不只是明星八卦。电影的本质,是一门艺术。
喜欢马尔克斯,未必一定敢说看得懂《百年孤独》,但看不懂还是可以喜欢,喜欢到炸裂,愿意反复品读。喜欢海子,可能说不上为什么“早晨是一只花鹿踩到我额上”,但是每次念到这一句,舌头总是舒展得恰到好处,一路甜到心里。喜欢梭罗,看《瓦尔登湖》也会有助于睡眠,喜欢帕格尼尼,就是想躺在这段旋律里。你那么爱梵高,那么爱达利,未必就能拿起他们的画,分析得头头是道。
电影和文学、音乐、美术一样。艺术不是科学,不必非要懂。艺术的更大价值在于体验和感受。

《刺客聂隐娘》不是一部常规的电影。没有紧张的戏剧冲突,没有快速剪辑,没有精彩的台词。作为主角,聂隐娘几乎不说话,表情特写也很吝啬。镜头长得出奇,有时打完两个完整的哈欠,画面仍然停留在那座空山上。武侠片最该有的打戏,倒是一眨眼的事,顶多两个回合,点到即止。
侯孝贤说,欣赏它,需要一定门槛。这个门槛指的是一定的看片量。
多年前在宿舍里第一次接触侯孝贤,看的是《恋恋风尘》。那时刚开始摆脱爱国主义影片,沉迷于好莱坞大片,完全无法接受这种无聊透顶的电影。勉强撑过半个小时后,宣布放弃。整部戏没有爆点,全是尿点啊。直到看腻了美国大片,看遍了英法日韩非洲南美,再回过头来,才开始学会欣赏侯孝贤。
看侯孝贤,首先要有充足的睡眠。允许犯困,但是最好不要真的睡着,因为影片看似冗长,其实每一帧都对情绪的积累至关重要。其次要有仪式,清空桌面上所有的干扰物,包括零食。侯孝贤拍打戏都不用剪接,因为他说这是在物理上把动作切断了,导演既然这么执拗,我们就不要再去人为地制造观影中断,坏了导演好心。最后是平复好情绪,把脑子放空,对导演抱有足够的信任,接受接下来的一切。看的过程中,不要试图去弄懂,不要去评判优劣,不要期待会有多刺激,这些都是徒劳。你要做的,就是完全放开思绪,看着人们走来走去,看着漫山的云雾,听着虫鸣鸟叫,听着风声鹤唳。不要急,跟着影片一路感受下去。你想要的,导演都会给。
为了这部戏,他研究了7年唐史。为了精益求精,他可以一个礼拜只拍一场戏。为了让观众看得更远,他坚持用长镜头。为了要最写实的质感,他坚持用胶片拍摄,坚持不加特效。为了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他坚持不拍商业片,不迎合市场。他甚至忘了自己在戛纳得过什么奖。你可以说他顽固不化,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敢于任性的艺术家。
这样的人拍出来的电影,就放心看吧。

侯孝贤斩获戛纳最佳导演奖后,贾樟柯送上了祝福。如果说侯孝贤是台湾艺术电影的一座活丰碑,那么大陆也就只有贾樟柯可以与之抗衡。看过他早期的故乡三部曲和《三峡好人》。也是一样,不要追求看懂,而是要去体会,去观察。
观众就像电影里的一个路人,远远地在边上,看着主角讲话,不动,也不插嘴,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倾听。听得乏了,就开个小差,转过头,可能是市井街巷,吆喝叫卖,又或者是山高地远,江水涛涛,眼望苍茫,耳朵里灌满风声。然后继续听。他们对话缓慢,不需要时刻集中精力,所以我有充足的时间细数他背心上的破洞,欣赏树叶舞出的风的形状,能隐约看到远处阳台上晒着的衣服。这种毫无章法的观影模式,使我很难专注于情节,甚至说不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却让我意外地接收到影片所传达的情绪。这类影片的精髓,正在于情绪而非情节。
当然,看电影毕竟是一项综合的艺术欣赏行为,光有饱满的情绪并不够。他早期作品过于粗粝的制作风格,终究叫我望而却步。这次看《山河故人》,贾樟柯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虽然主题依旧定位于人在社会变革中的生存状态,但是影片多了一分商业电影的味道。
电影离不开商业,充沛的资金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但是更少不了艺术的滋养,因为艺术才是这个行业的根本。没了根本,就难以维系生命,无法枝繁叶茂。曾有一大拨导演为电影艺术殚精竭虑,但是最终,大多都转投到商业片。
电影公司之福,电影事业之祸。
其实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本来没有优劣之分,就像畅销作品和经典作品也不是泾渭分明。历史上,荷马、莎士比亚、简·奥斯丁都是当时的畅销书作家,在历经时间洗练后,都成了经典。畅销书可以成为经典作品,商业电影当然也可以有不朽的艺术表现。只不过因为大陆导演不会拍商业片,所以我们才把商业片等同为烂片了。
好在贾樟柯懂得把握艺术和商业的均衡。和以前看过的几部旧作一样,贾樟柯的新片《山河故人》依然关注人在社会变革中的生存状态。让人惊喜的是,他的构图更精致了,服装更讲究了,色彩更漂亮了,故事框架更饱满了,演员们对话的反应速度也更正常了。可以看出,《山河故人》比旧作有了更多的商业元素。通俗点说,《山河故人》更容易看懂了。
贾樟柯成立了新公司,已经直言要进军商业电影。希望能像他说的一样,新公司能制作出中国的《教父》、《现代启示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