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律精时力交流群

1.1 从时间单价的角度再看时间意识

2018-12-16  本文已影响1人  和盼妈一起学阅读

【高效省时36计·第1.1讲课后时间】

这是2018年12月3日“崔律精时力之高效小妙招”系列第1.1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盘点自己经常发生的低效或浪费时间(写在第5点)。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 从时间单价的角度再看时间意识

计算小时单价。

用月工资除以每月平均天数21.75,再除以8即为小时单价。为什么要计算小时单价呢?以可衡量的价值来重新看待1小时,不是1小时做多少事,而是1小时挣多少钱。指向更具体,更明确。

然后,以此重新思考自己浪费的1小时和利用的1小时。在工作时间浪费1小时相当于减少多少钱?在业余时间多工作1小时相当于增加收入多少钱?

看到1000元每小时的时间单价的例子,对,浪费1小时和利用1小时不同程度的感知,我也不舍得浪费,更想好好利用这1小时。那么如果距离1000元每小时的时间单价还很遥远,该怎么办?

应激反应:小时单价太低,学习提升需投入大量时间。消极被动,固定型思维。看了小伙伴打卡内容后的启发调整:既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是否该思考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如何把学习的结果用小时单价的形式体现出来?

其他反应:小伙伴1通过小事单价,意识到自己是有时间成本。从前花费时间在工作,为领导,为同事,为家人投入很多时间,却疏忽了自己,因此要了解自己,把握好度!小伙伴2月薪1万的小时单价是57元,距离千元小时,单价仍然很远。但反思自己的情况,觉得57元的水平还不太够。感恩企业的包容,觉知自己需要继续提升。

🚩 时间是整理出来的

功夫在平时=平时小整理(事中,当时整理)+定期大整理(事后的规律性整理)。整理=有形物+无形物

除了做好事中事后,还需要在事前做出功夫。即在制定规则中培养规则意识。

比如电子文件夹命名,看似简单的一个小规则,却影响一个人的专业度,以及对时间的利用率。电子文件夹命名的要素:文档名称,日期,版本号,作者修改者简称,版本类型,语言类型(结合具体业务的内容,确定基本要素),不同文件要素排列方式可以不一样,在最前面的要素需要更易识别,更好查找。如果日期是单一的,则可以把日期作为第一个要素。如果一日有多个文件,则需要以文件类型或者是文档名称为第一要素。

规则例子2,日清单整理大脑内无形的信息(孙颖的启发)。

规则例子3,桌面排列规则,文件夹命名规则,家居整理规则等后面课程涉及的省时三十六计都是在帮助我们树立事前的规则意识。

2.今日实践中的亮点:

对于小时单价比较低这件事,从第一反应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从固定型思维向成长性思维转变(既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是否该思考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如何把学习的结果用小时单价的形式体现出来?)。然后又跳出问题来看,不仅要以上一份工作的小时单价来衡量,同时要结合上上份工作,以及斜杠收入等全面分析。从工作类型/工作地点/行业等综合来看,结合自己的三个实际例子进行分析,明白转型中探索不同类型的时间成本。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学习效果的小时单价如何计算?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5.我的低效或浪费时间:

工作:暂无

生活:家务,尤其烹饪失败率高

个人:对事情的畏难情绪,纠结情绪等情绪时间比较多

其他:学习或做事前的磨蹭时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