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王复兴后的第一场变乱——白公之乱 一

2019-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师葛

一、芈胜是好人还是坏人?

公元前487年 ,楚国迎来了一位居住吴国多年的故人芈胜。

说是故人,乃是因为芈胜根在楚国,他是楚国先王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当年太子建被奸臣费无忌陷害,不得已携带全家与伍子胥逃离楚国,先后辗转于宋、郑、晋诸国。太子建因为陷入郑国的“间谍”案件而为郑人所杀,因而郑国也成为了芈胜的杀父仇人。尔后,伍子胥在吴国获得权柄,芈胜便随伍子胥定居于吴国。芈胜正是在这种颠沛流离,危机重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复仇人物,伍子胥的一言一行无疑对芈胜都有着深重的影响力。伍子胥背负父兄被杀之仇,多年来苦心磨砺,以复仇为任,在他坚韧不拔的努力下,终于以一己之力,率领吴国军队,打进楚国国都,亲自鞭打楚平王的坟墓,完成了复仇。这种刚烈丈夫的行为,无疑是极其具有风采的,也是非常具有传奇性质,简直可以喻为神迹。何况这样的人物,就存在在芈胜的身边。要说芈胜不受影响,只怕谁也不会相信。

芈胜多年来,心中所想的,也是能如伍子胥一般,完成对郑国的复仇。

现在,机会似乎来了。

向芈胜抛出橄榄枝的是楚国令尹子西。 子西,也是平王的儿子,太子建的弟弟。也就是说,子西是芈胜的叔叔。也许是对国外的侄儿的挂念,出于亲情,子西才唤回芈胜。

在准备迎接芈胜回国之前,子西与叶公沈诸梁(成语叶公好龙的主人公)就着要不要迎接芈胜回国有过一场激烈的辩论。

听说子西要派人从吴国接回芈胜,沈诸梁找到子西,对他说:“听说你要召回王孙胜,这件事是真的吗?”子西答道:“确实有此事”。沈诸梁问道:“您打算怎么任用他呢?”子西回答道:“我听说芈胜为人,既正直刚强又勇敢,而且讲求信用,言出必行,是个合适的军事人才,我想让他防守边境。”沈诸梁反驳道:“只有推行仁道的信用才叫信用,遵循道义的勇敢才叫勇敢。我也听闻别人说芈胜这个人讲究实践诺言,喜欢结交悍不畏死的勇士。但是这些都与真正的信用勇敢是有区别的,不过是芈胜这个人结党营私的手段罢了。 芈胜这个人恐怕是个有私心的人,您最好不要迎接他回来,否则将来会后悔的。”子西笑道:“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你多虑了。”

沈诸梁正色道:“您听我说,芈胜他有六大特点。必定会给楚国带来灾难。“

子西好奇问道:“都是什么?“

沈诸梁道:“芈胜为人,表面上很实在很讲究信用但是内心并不讲究信用, 表面上表现得很爱人但是内心并不仁爱,擅长计谋诈术但是却并没有真正的智慧, 果敢坚毅但是缺乏真正的勇气,正直但是不遵守中正之道。周密而并非出于善良之心。好践行诺言就会不顾及自身利害。也就是说他表面实在而内在不守信用,因为他不会为自己考虑,所谓践行诺言也并非出自本心,不过是好面子罢了。似乎爱人但是不做长久打算,其实就是不仁爱。以计谋欺骗他人,这就是他的机诈。能狠下心来去做违背道义的事情,这就是他的刚毅果断。率直而不顾隐晦,这就是他的不守中正之道;言论周翔而抛弃道德,这就是他的不善。这六种品德,都华而不实,光有其名,而无其实“。在沈诸梁的描述下,芈胜就是一个性格容易冲动,为了达到眼前目的,不顾性命,不择手段,底线极低的私欲之徒。

沈诸梁继续说道:“他跟郑国有杀父之仇,以他的性格,是不可能不记仇的。虽然当年杀害他父亲的郑国人都已经死了,但是他对郑国仍然怀有强烈的报复心。你现在把他召回楚国,.以他身上的这六种性格特点,足够达到执行复仇的行动了。而且像他这样的人,如果给予他权利,他一定会千方百计的攻打郑国,一旦国家政策与他的目标有差异,他的私欲与仇恨心就会越来越强烈,势必干扰到楚国的安危。而身为楚国令尹的您,一定会首当其冲受到灾难啊。“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子西仍然不以为意。子西笑着说道:“你啊,就是喜欢强词夺理,争强好胜,我说不过你,不争了。“

子西没有放弃迎接芈胜回国的想法,执意接回了芈胜,并且不顾沈诸梁的反对,将与吴国接境的白县(今河南省息县东)封给芈胜,封为巢邑大夫。芈胜从此有了底盘,军队,称号也变为白公胜。

二、你到底要不要攻打郑国?

回到楚国的白公胜,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帮父亲复仇。要攻打郑国,必然要获得楚国执政当局的同意。但是自己多年漂泊在外,寄人篱下,在楚中央其实并无多大根基。骤然提及。恐怕不妥当。于是待自己在楚国的根基扎稳之后,白公胜于来楚之后的第四年向令尹子西提出攻打郑国的请求,并向子西说明了自己多年以来的复仇心愿。子西打个哈哈说道:“贤侄呀,我知道你想要报仇的心愿。我也忘不了哥哥死于郑国的仇恨啊。如果不是我们楚国刚刚经历了战乱,国家实力还没恢复,我一定马上就出兵攻打郑国。你再忍耐忍耐,等我们楚国国家实力上了轨道之后,我就马上派兵攻打郑国。“子西的话说的在情在理,白公胜也无话可说,只得告退。

过了几个月,白公胜又向子西提出了攻打郑国的请求,这一次子西不知道是怕白公胜说个不停还是别的原因,居然答应了白公胜的请求。白公胜兴高采烈的回去了。可是答应之后,却又不见了下文,也不见给白公胜拨付军队。搞得白公胜很是郁闷。

如是无事的又过了一年多,到了公元前481年。这一年,晋国攻打郑国,郑国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只得向楚国求助。子西明明知道郑国是白公胜不共戴天的杀父仇敌,并且也答应了白公胜的出兵请求的情况下,居然率军前去援助郑国,成功的解救了郑国,并与郑国结盟,收下了郑国许多贿赂而归。

听到了这个消息的白公胜不由勃然大怒,觉得自己简直一直在被子西愚弄。以往子西三番两次的搪塞自己也就罢了,而如今竟然与郑人结盟,这是明摆着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嘛。也许子西与郑国的结盟是出于楚国的政治利益而为,但是事先答应了白公胜出兵攻打郑国,却又公然与郑国结盟,还不跟白公胜说明。要是心胸宽广,以国事为先的人也就罢了。可是白公胜是一个心胸偏狭,一心以复仇为念的人,何况子西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的确不够厚道,简直视白公胜为玩物。白公胜如何忍得下这口气? 怒气冲冲的白公胜说道:“郑国人就在这里,仇敌离我不远了。“言下之意,已经将子西等同于郑国人,也就是说把子西也看做成了自己的仇人。

自此之后,白公胜就对子西怀恨在心。一次,子西的儿子来看白公胜。白公胜得知之后,便一个人拿着一把剑在磨。等平看到白公胜磨剑的情景之后,好奇问道:“王孙你为何在磨剑呢?这种事情不应该是下人才做的事情吗?“白公胜抬头看着平说道:”我是个直爽的人,如果不告你我磨剑的目的,我又怎么算一个直爽的人呢?实话告诉你吧,我打算拿这把剑去杀你的爸爸。“平听后,目瞪口呆。回家将这话转述给了子西。子西知道白公胜这个人性格比较急躁,并没有意识到白公胜说这话是对他与郑国结盟有意见,以为他是觉得自己官位太低而口不择言,并不是认真的。说道:”芈胜就像一个鸡蛋,是在我的庇护下才成长起来的。他急什么呢?我死之后,楚国的令尹 司马还不是由他来做。“有人将这番话传达给了白公胜,以白公胜敏感自负的心理,立即被子西这种不伦不类的比喻所激怒。白公胜恨恨说道:”令尹也太狂傲了把,他要是能够善终,我就不是人“。意思他白公胜一定不会让子西善终。子西仍然没有意识到白公胜愤怒的原因,以为不过是白公胜的激愤之语,不过是一个小孩子,还能翻天不成。

正是子西的疏忽大意,才导致了一场叛乱的到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