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地坛
初见地坛,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就是一块平地,平得像是一片海面。
地坛的历史我不想讲了,百度、知乎上早就写的很清楚了。只是一点我别有用心地在这里提及:2017年12月之前,百度百科这个“缺心眼”的知识平台,依然把天坛圜丘的图片放在地坛名下。为此,我还特意指出来给方泽园售票的大妈看,大妈评价了一个反问句:“谁这么缺心眼?”
地坛的词条写出来这么多年,这么多人看,却没人更正,可见这个地方并不值得重视。但是我选择了大冷天跑去看一眼,为了三个目的。
1. 想去看看地坛到底长什么样,方的还是圆的?
2. 突然想起来史铁生先生,想去看看课文里写过的地坛;
3. 不想在酒店里看同事们打牌,不想抽烟,尤其不想抽经过人体过滤后的烟。
那时已经入冬,北京很冷,因为有风。也因为有风,所以北京的天空特别干净。干净的天空下面,一切都是那么的光彩夺目。
经过牌楼,买了2元钱一张的门票,通过大门,我已经到了地坛公园。地坛那么安静,相比天坛来说,他太安静。外地人一般不来,老北京人也一般不在这里闹腾,可能因为我没赶上庙会。
地坛的平坦与安静,多少让我感受到一丝禅意,仿佛这里可以用来思考空间与时间的价值,亦或是遭遇与承受的魅力。
漫步在地坛公园,看景点揽胜的心,一点都提不起来,进了方泽园,证实地坛是方的以后,就没有什么好奇心了。于是我放松了心情,信步园中,听着风穿过松柏枝叶,呜呜作响。一两声老鸹叫,连着一片喜鹊声。
地坛,就是一片平地,是空间的平地,也是时间的平地。它从不备受瞩目,过去式,将来也可能是。它从不因为天空的暴雨狂风而恼怒,也不因为雷霆天火而半分怯懦,它坚守这它的本分,虽历经万年,但未曾改变过。它不需要被人仰望,它只愿在人们脚下。只需要你踩上去,慢慢走,默默感受,它便会赠与你无尽的踏实与安稳,它一定是所有希望的归宿。如若不然,你试举一例?
而今,虽然公园里的神坛已无分毫帝王的痕迹,我一个平民百姓,亦可蹬坛驻足徘徊,祈祷默念(注:进来前,需要再给5元钱门票)。
五百年的沧桑巨变,已经抹去了地坛上人为的神秘与神圣,却反而越发沉淀了自然的神圣,大地对于人类所罹遭的一切灾难,最终都选择了承载,这可能是《易经》里写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由来,就是大地的宿命。也许史老先生正是感悟到了宿命并无所谓好与不好,一如天坛的喧闹与地坛的平静,都是一种宿命。悲伤的尽头也许是郁愤而终,也许是大彻大悟。可能因为我天生身不残,志不坚,而无缘感受那深沉如大地一般的悲伤,达到透彻宿命的大悟。至少我一直希望,自己多年以后红尘归来,依然是那个儿时的少年,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