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天目湖(六)
在中国茶文化苑里,详细的文字讲述了茶的前世今生,而古往今来的众多与茶有关的展品,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使得今人可以一窥古时饮茶之景。
唐朝时陆羽作《茶经》,使得茶的精神渗入宫廷及社会,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
风之舞摄你知道吗,茶还有一个别名,叫苦口师。而“苦口师”这个名头,出自于这样一个典故:
皮光业(字文通)是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他自幼聪慧,十岁便能作诗文,颇有家风。皮光业容仪俊秀,善谈论,气质倜傥,如神仙中人,吴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拜丞相。
有一天,皮光业的中表兄弟请他品赏新柑,并设宴款待。那天,朝廷显贵云集,筵席殊丰。皮光业一进门,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
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瓯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从此,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风之舞摄在清代宫廷繁缛的筵宴礼仪中,还有一种别开生面的茶宴。茶宴始于乾隆初年,是于新年正月初二至初十择一吉日举行的饮茶作诗的活动,在乾隆皇帝的潜邸重华宫举行,与宴者都是能诗善赋的文臣,故而又有“重华文宴集群仙”之名。
起初,参加茶宴的具体人数并没有固定,只是选能诗善赋者赴宴。到了乾隆十一年(1746年),参加茶宴的人数为满汉大臣并王公十八人(取唐太宗“十八学士登瀛洲”)。其后,又增至二十八人,乾隆皇帝自喻此数符合“周天二十八星宿”。
风之舞摄著名作家宗璞在《风庐茶事》中写道:“饮茶要谛应在那只限一杯的‘品’,从咂摸滋味中蔓延出一种气氛。成为‘文化’,成为‘道’,都少不了一种捕捉不着的东西。而那捕捉不着,又是从实际中来的。”
旅行,不是匆忙的赶路,是驻足,是停留,是我与山水的故事。
正如一家店铺的招牌写着的这样,在中国茶岛,你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平日里的节奏放慢下来。你可以欣赏茶艺表演,还可以穿上采茶服,当一次采茶女,徜徉在茶园的一片绿意之中。
在中国茶岛的西侧,还有一座小岛,因其形如绣球,也叫绣球岛。从中国茶岛走过这座别致的九曲木桥,便可登上美丽的绣球岛。
风之舞摄绣球岛上竹木郁郁葱葱,湖边水榭驳岸突出,湖面更有小船随风飘荡,景色宜人。
岛上还有一硕大无比的紫砂提梁壶甚是吸引眼球。这只壶还被称为"天下第一壶"。
这只壶究竟是怎么由来的,"天下第一壶"的名头又是如何得到认证的呢?
风之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