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

《麦田里的守望者》:每个想要出逃的人,都要回归现实

2020-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无物永驻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长篇小说,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正式出版于1951年。全文讲述的是霍尔顿,一个16岁的少年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第四次开除,由于怕父母责骂,在外面流浪了三天两夜的经历和感受。他的经历包含了每个人成长路上遇到的现实和理想的困境。

霍尔顿看透了周遭世界的假模假式,他厌烦了读书,厌烦了老师与校长,甚至厌烦了自己的爸妈。他讨厌身边的虚伪与肮脏,与身边一切格格不入,饱受精神折磨,无路可走,于是试图逃离生活,奔赴理想纯净的西部生活。但却在妹妹的说服和大雨的冲刷下,他开始领悟成长的痛处,明白了所有一切精神崩溃都是成长的必经历程。因此,他最终回家去,慢慢适应社会。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是他自己,也是天底下的芸芸众生。每个少年,不,甚至是中年人,老年人,都要经历一定时期的精神洞穴,那是一种折磨,绝望,出逃与死亡,那又怎样,无论如何你都要回到现实。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霍尔顿在告诉妹妹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时说道:“不管怎样,我老是想象,有那么一群孩子在大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再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只想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为什么霍尔顿会向往这般简单而纯粹的生活呢?因为他自己所处的生活十分糟糕,可以说是混乱,肮脏,虚伪,还有各种惺惺作态。他的潘西舍友斯特拉德莱塔,终日周旋于不同的女孩之间,整天谈的是性和女人。明明答应只要霍尔顿帮他写英语作文,他就向琴问好,并问她下棋的时候是不是还会把国王排在一起,然而约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问。还有他的前室友,斯莱格尔,天天嫌弃霍尔顿的东西太资产阶级。在他眼里连霍尔顿的自来水笔都太资产阶级,然而他自己一天到晚却在向霍尔顿借这些太资产阶级的东西。在霍尔顿担心他因为自己廉价的行李箱而自卑,把自己的真皮行李箱从架子上取出来同他一样放到床底时,他却把自己的行李箱放到架子上,好让别人以为那个昂贵的真皮箱子才是他自己的。还有那些不考虑霍尔顿内心想法,总是一味要求霍尔顿好好学习的父母,老师们。

这些人和事在霍尔顿看来都腻烦透了,他十分的沮丧。然而谁的生活不是这样呢?每一个风平浪静的生活底下又何尝不遭受着风起云涌。正如张爱玲所说:“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虱子。”

二十几岁的人生大概是很烦腻的时候。我们终于离开了恶心和折磨我们无数年的学校,以为拿着知识可以在外面自由自在闯荡新天地了,却发现那些所谓的知识,其实大部分根本就没有用,而那些早早出来混社会的人,很多已经风生水起;以为自己在努力一点点,就能和那个她/他,实现从校服到婚纱,却不得不承认毕业真的是分手季。失恋的阴影还没有走出来,父母亲就张罗着相亲;在自己还养不饱自己的时候,父母就囔囔着先成家后立业。前几天相亲的女孩,没有联系,家人不是指责自己眼光太高,不够积极主动,就是忙着预定下一场相亲。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却碰到疫情大裁员。

是啊,一切都是那么糟糕和混帐,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只能默默承受,笑着说我很好,久而久之,就会发现那些不如意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每个想要出逃的人,都要回归现实

逃避是世界上最蠢,最无能的解决办法。

霍尔顿厌倦了现实世界的一切,所以他下定决心逃离现实,决定去西部,去寻找心中那片纯洁的麦田,然后安静地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时的霍尔顿其实是陷入理想和现实里的泥潭中,他企图不顾一切逃避,甚至越过现实,去寻找理想。不过生活哪能给你这般捷径呢?逃避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让人变得懦弱,让问题变得严重,让生活变得更糟糕,然后让人绝望和抑郁,走进生活的死胡同,再也出不来。

不过好在塞林格给了霍尔顿一条生路。在小说的结尾,霍尔顿在妹妹的劝说下,他决定回家去,那个试图出走的少年,终于回归了现实。那天,在大雨的冲洗下,他看着坐在旋转木马上开心极了的妹妹,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也更坚定了回家的选择。这时候的他,开心极了,感觉到无比的轻松。

更有趣的是大病初愈的霍尔顿,居然开始想念起自己曾经特别厌烦的混帐斯特拉德莱塔和阿克莱等人。人生真的很奇怪,你越是躲避就越痛苦,然而,当你直面一切的时候,尝试去解决他们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痛苦,反而会有那么一点点喜悦。

忘记是在哪里看过这么一句话:人生虽十有八九不如意,但八九不如意的事情都是自己犯下的错,只要自己愿意勇敢去面对它,去解决它,这些都是可控的,如意与不如意往往是一线之隔。

梦想的存在之处在于它有着与现实所有恶心,肮脏,不开心,烦恼,无奈,贫穷所抗衡的美好,是解决现实生活种种不好的良药。所以,穷人会想着富有,丑女会想着变美,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会想着嫁一个好人来解脱。但是,富有需要一个长时期与贫穷做斗争的过程,丑女变美除了整容医院的选择困扰,还有着钱从哪里来的担忧。

因此,梦想都是给在现实世界做好充分准备的人,越过现实的侥幸获得也只是昙花一现。

“我会用我挣得的钞票盖座小木屋,余生就在那里度过。”这是霍尔顿的愿望,也是赛林格的愿望。赛林格做到了。塞林格15岁被父亲强行送到军事学校,毕业后,又被做火腿生意的父亲送到纽约学做火腿,后来又不得已从军。他的前30年一直遭人控制,感受到了父亲的冷漠,人情的寡淡,战争的可怕和人世间的各种假模假式。他最终决定为自己,随心而活。因此他决定攒钱去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终于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两年后,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山上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建了一座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了解了塞林格的生平,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书中的霍尔顿为什么没有直接去西部,而是回家去。因为塞林格知道实现梦想前,先要去面对和解决现实生活。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最近几年特别火的一个生活理念。很多人受此影响,纷纷辞职旅行,还有人甚至放弃手上的事,开始空手赤拳地追求自己所谓的梦想。然而贸然辞职,痛痛快快地去玩了一段时间,当积蓄花光时,就会发现快感之后是长时期的阴暗。

2020年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一落千丈,媒体经济却十分盛行。很多人入驻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希望通过直播、带货赚钱。在刷抖音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看到某某某辞职创业。我知道,自媒体创业成功的一定有,但失败的也大有人在。对此,在为他们能面对现实情况,并试图解决而感到高兴时,不免担心草率辞职是否欠缺考虑。毕竟如果没有经济、技能、阅历、知识等基础,盲目追求理想,很可能就像没有带武器就上战场的士兵,只有死路一条。因此无论梦想多炙热,远方多美好,我们都不要急着去追求,没有人能一撮而就,所有的梦想都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出来的。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件事让我有点沮丧。”

“你想象不到我有多沮丧。”

“就连外面的街道也让人沮丧。”

“我想当时是我这辈子最沮丧的时候了。”

是的,霍尔顿的生活确实是沮丧的,身边的人和事令他沮丧,他对自己也很沮丧。但他依然可以在沮丧的生活里发现真,保留善。他会在街头听到小女孩的歌声而点燃希望,会因自己吃鸡蛋和咸肉,而别人吃面包喝咖啡而难过,也会在自己衣襟见肘时,捐10美元给修女。

在读这本书时,我一边咒骂这个不像话的少年,满嘴脏话,抽烟、酗酒、泡夜总会、找妓女。一边又为他善良,单纯,对弱势群体充满同情的特质而震惊。这个厌恶生活的人,并没有报复生活,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生活。

最近世界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由于新冠病毒,全球累计确诊1000多万人,死亡50多万人,经济衰退,大部分人失业在家;黑龙江4岁女童被父亲和后妈打伤进ICU;高管鲍毓明性侵14岁养女;模范夫妻周扬青和罗志祥因罗志祥出轨,结束9长达九年的恋爱。很多人变得沮丧,开始怀疑世界,怀疑亲情和爱情。但其实世界上愉快的事情比不愉快的事情多太多了。我希望不论你现在几岁了,经历过什么,对生活有着什么样的绝望和沮丧,都能像霍尔顿一样,始终保留着一颗发现真,保留善的心。

最后,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