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道,求于心
王阳明:向外求于道,向内求于心
最近在虎课网上看了一节关于版式设计的课程,在课程之前老师讲了一段关于如何去学习的见解,很是受益,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是否有这样的一种困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总是没有太大的进步,总是很难再上一个吧高度,老师分享了他的体会(老师的网名:风的诗人):
其实这是自身定位出现了问题,做事一般只要有了方向,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向的的选择大概有两种形式:
-
向内求
-
向外求
向外求:
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1. 限于表面学习:
学习是由浅入深的,向外求一般只是浮于表面,你接受的内容在你看来是知识,而在别人看来却是“信息”。
接收信息和接收知识是两种状态,因此学习进度会有很大区别,学习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2. 跨阶段的学习:
举个例子:对于一些想学设计的人来说,往往刚开始会被一些酷炫,和大师级的作品吸引,觉得这样的设计才是设计,这种通常的结果就是,领导交代一个任务,自己的作品交上去之后,领导不满意,自己心里的OS就是:你不懂设计。
跨阶段的学习,往往是缺乏理论支持:前期关注的是工具的使用,功能的实现,后期关注的是效果是否酷炫等;没有理论的支持,通常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结果多半是沦为素材的搬运工或者面临创意的枯竭。
3. 本末倒置的思维:
记得我刚转行学PS,每次看到别人的作品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哦,先这样,再那样,然后……,其实挺简单的,我也能做;等自己实操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问题;
设计一定是经过思考才能呈现最终的效果,而从结果反推的思维缺少了思考的重要环节,那么你只能做搬运工。
故宫博物院官网图片向外求:向外求的学习我个人的体会是在不断的寻找的过程,是一种没有沉淀的做法,记得我转行做运营的那段时间,对行业认知比较空白,所以就不断的在网上找资料,找教程,上网课,学工具,陷入没有课程学习就觉的自己没有进步的怪圈,而课程中讲的东西自己没有去内化,到最后你只是比别人知道的多,只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认知不对称”却被搁浅。
向内求:
向内求的学习更多的要追求知识的内化,接收到“信息”后,更多的考虑的是背后的逻辑,以及对知识的应用;
我最近开始接触版式设计,回想之前的学习状态更多的是在刷PS,AI的教程,总觉的自己学完了就可以做出想要的作品了,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只会工具,缺乏思路,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只能从网上找素材,然后照猫画虎做拼贴……对版式设计的层级关系、设计要素的关联性及配色等知识一片空白
一定要记得:工具知识你实现的手段,没有思路才是最要命的,向内求就是解决理论与思路的问题。
很多人停留在向外求的阶段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应试教育的诟病,虽然在课堂老师会教理论,但是学生往往关注的是考试如何考高分、公式怎么用,却很少考虑为什么这样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学英语应该是每个人经历的痛,学了十几年了,基础的沟通可能也不过关,你有没有考虑过其中的问题?
很多人应该没有想过原因,或者只是随便想想,觉得自己不适合或者坚持不了,所以就放弃了,那是因为你在向外求,固化思维的第一反应就是先背单词,几天之后,坚持不了就放弃了,下载BBC VOA听力听不懂,又放弃了……一直在向外去寻求资源,信息,而没有真正考虑内在;
向内求的考虑方式应该是:我学英语是为了什么,对英语有哪些要求,我缺少的是什么,如果是词汇量,我的重心应该是在不熟悉的单词上,这些单词该怎么去记忆等,而不是每次心血来潮就是背单词(即使单词自己会)。
王阳明:向外求于道,向内求于心
这句话是儒学的思想,更多的是对道德上的启迪,但是转化一下思路对我们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启迪作用;另外推荐两本书:《学习之道》《刻意练习》,了解一下大师是如何在不同的领域都能成为顶尖的,以及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帮助,相信你一定有所收获。
工具只是实现的手段,思路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