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散文

石馬手记

2020-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城石翁

                      (四十)

        昨晚看了一个视频,一位当年插队在蒙古草原的北京女知青,后来嫁给了一位蒙古青年,于是放弃了回城的机会,成了一位名符其实的牧民。

        被采访的女知青,黝黑而略嫌苍老。她依然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回忆了这几十年来,在蒙古包里的酸甜苦辣。当年让她决定留在草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北京的父母,没能给她什么家的温馨。而草原的壮美,牧民的善良纯朴,让她产生了留下来的念头。

        终于她嫁给了一蒙古青年。当知青姐妹们,一个接一个返城的时候,她却留在草原上生儿育女。

        在集体经济的时候,牧民们家家户户的状况都差不多。大家都处在一种其乐融融的状态。然而,当经济大潮之风吹到草原的时候,一向安贫乐道的女知青,一夜之间发现自己的家庭跌入到极度的贫困之中。以前那些和蔼可亲,现在忽然富裕起来的牧民,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她。这些牧民的心里,多半在这样想:“这城里人,到底不行。”

        万般无耐之下,女知青给当年最好的一位知青姐妹写了一封信,想借五千元钱度过难关。让女知青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年插队的这些中学战友,很快就将钱款汇了过来,并且是以捐款的方式给她的。这笔钱对她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

        采访的最后,女知青还是表示出一些遗憾。譬如,她的儿女,几乎不会汉语。尤其是女儿,完全是一个道地的牧民了。

        看完这个视频,我颇有些感触。因为,我十二岁下农村,跟农家孩子一道钓魚摸虾,初中的同学也都是道地农家子弟。但我自始自终,身心都没能蜕变成一个真正的农民。现在想来,是因为先进的城市工业文明,是不太容易被落后的农耕文明同化的。

        正象当年成吉思汉,虽然让蒙古铁骑横扫了欧亚大陆。但因为缺少文化底蕴,并没留下什么痕迹。最后还是回到了它们狭隘的草原。

        但文化发达的英国人,伴随着它们的侵略扩张,却将文明种子撒向了全世界。

        改革开放四十年,和这位女知青岁月个人经历,再次证明,先进的工业文明,终究是要取代落后的农耕文明,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2020.10.1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