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Reduce开发总结
在编写mapreduce程序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1.输入数据接口:InputFormat
默认使用的实现类是:TextInputFormat
TextInputFormat的功能逻辑是:一次读一行文本,然后将该行的起始偏移量作为key,行内容作为value返回。
KeyValueTextInputFormat每一行均为一条记录,被分隔符分割为key,value。默认分隔符是tab(\t)。
NlineInputFormat按照指定的行数N来划分切片。
CombineTextInputFormat可以把多个小文件合并成一个切片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用户还可以自定义InputFormat。
2.逻辑处理接口:Mapper
用户根据业务需求实现其中三个方法:map() setup() cleanup ()
3.Partitioner分区
有默认实现 HashPartitioner,逻辑是根据key的哈希值和numReduces来返回一个分区号;key.hashCode()&Integer.MAXVALUE % numReduces
如果业务上有特别的需求,可以自定义分区。
4.Comparable排序
当我们用自定义的对象作为key来输出时,就必须要实现WritableComparable接口,重写其中的compareTo()方法。
- 部分排序:对最终输出的每一个文件进行内部排序。
- 全排序:对所有数据进行排序,通常只有一个Reduce。
- 二次排序:排序的条件有两个。
5.Combiner合并
Combiner合并可以提高程序执行效率,减少io传输。但是使用时必须不能影响原有的业务处理结果。
6.reduce端分组:Groupingcomparator
reduceTask拿到输入数据(一个partition的所有数据)后,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组,其分组的默认原则是key相同,然后对每一组kv数据调用一次reduce()方法,并且将这一组kv中的第一个kv的key作为参数传给reduce的key,将这一组数据的value的迭代器传给reduce()的values参数。
利用上述这个机制,我们可以实现一个高效的分组取最大值的逻辑。
自定义一个bean对象用来封装我们的数据,然后改写其compareTo方法产生倒序排序的效果。然后自定义一个Groupingcomparator,将bean对象的分组逻辑改成按照我们的业务分组id来分组(比如订单号)。这样,我们要取的最大值就是reduce()方法中传进来key。
7.逻辑处理接口:Reducer
用户根据业务需求实现其中三个方法:reduce() setup() cleanup ()
8.输出数据接口:OutputFormat
默认实现类是TextOutputFormat,功能逻辑是:将每一个KV对向目标文本文件中输出为一行。
SequenceFileOutputFormat将它的输出写为一个顺序文件。如果输出需要作为后续 MapReduce任务的输入,这便是一种好的输出格式,因为它的格式紧凑,很容易被压缩。
用户还可以自定义Output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