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故乡有趣的人
远远看去,黄沙漫天,近了的风,却带着一半的黄沙和一半的煤灰,把黄色和黑色融合成的灰色,一股脑倒进我们的院子,甚至钻进我们的嘴里,只要出去一趟,进门的时候,总是要多吐几口唾液,幻想着能把那些咀嚼起来被称为牙碜的东西吐出来。
这就是我四十年前的故乡,如今已经大变样。我们这一代以及后来人,都在享受着山清水秀的舒适环境。可那些远去的老人们,他们的记忆永远地留在了当初家乡的样子里,有的还没有看到希望,便匆匆离去,有的刚刚触摸到幸福的边缘,也不舍地转身走开。现在,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们,正在适合人类宜居的城市里,慢慢与时光纠缠着。
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日子,塑造了家乡人们剽悍的性格,我们从童年开始,就耳闻目睹了那些有趣的灵魂不断的表演,甚至在血脉上,多多少少都有他们的影子。
郭大爷是我家斜对面的一个好老头,我们还在满街跑的时候,他已经拄上了拐杖。但是,似乎每一件事都归他管。早晨我们上学去,他会笑着问我们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好吃的。中午回来时,他就像迎接自己的孙子那样,问问今天老师讲的什么,一上午学到了什么。
到了下午,他看见我们背着书包回来,立刻就会催促我们赶紧回家,吃完饭写作业,写完作业出来找他聊天。然后煞有介事地拍拍兜,意思是有好吃的零食,让我们快点把作业写完来到他的身边。可惜,郭大爷往往都是在哄我们,很多时候,当他神秘地从兜里掏出东西时,我们都会遗憾而失望地唉一声,不是一块漂亮的小石头,就是一只绿色的蚂蚱。
郭大爷的“百宝囊”中,有数的几次掏出真正的东西,比如,那个时候极其难得的大白兔奶糖。那样我们会开心很多天,吃过奶糖都几周了,见到郭大爷,还是会鞠躬问好的,还会站在那里,跟老头聊一会儿。
童年的印象里,郭大爷虽然有时候挺严肃的,但是从来不发火骂街。就算有小伙伴惹着他了,郭大爷也是拉着脸哼一声,转身回家了。童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郭大爷并没有老多少,我们却成了令左右邻居大爷大妈讨厌的少年。
所以,当郭大爷知道了我们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时,或者跟自己的爹妈顶嘴吵架时,他会念念不忘没完没了地教育我们,被我们认为的口头语会接踵而来,有时候他老人家忍不住还会挥动拐杖,象征性地宣示着他的厉害。
有一次,小利跟我们这群里最怂的孩子小冲打架,确切地说,是小利把小冲狠狠收拾了一顿。
说真的,小利在我们这群野孩子里,也就比小冲强点,他也很要面子,平时多受我们的嘲笑,这次打赢了小冲,多少有些小自豪,认为他已经可以了,以后我们不会小看他了。
可郭大爷却给了他重重一击。自从打架那天以后,小利话也多了,胸脯也挺起来了。这天我们正在阴凉地听他山吹高哨的时候,郭大爷拄着拐杖慢慢走过来。一见面,抬起拐杖指着小利问道:“小利——你是不是跟小冲打架了?人家小冲是让着你,要不,他能揍死你!”
这下让小利没有面子了,刚才还牛哄哄的,现在连郭大爷都说小冲是让着他的,这还能行。
小利站起来回了几句:“就他那个样还揍死我,你让他来,看我整死他不。”说完梗着脖子,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万万没有想到,郭大爷不吃他那套,嘴里嘟囔着:“就你这样的,还学打架,我一拐杖就打死你!”说着轮开拐杖,照着小利的屁股上就连续地抽打,小利眼看事情不妙,落荒而逃,后面引来了我们的哄堂大笑。
其实,郭大爷打小利,绝不是多管闲事,就是给我们看的。他老人家不希望我们学会打架,希望我们个个都学好,人人都有出息。当时我们哪里知道郭大爷的苦心,还以为郭大爷是为了给小冲出气才打小利的。
郭大爷这个脾气暴躁的老头,在我们进城的时候就离开了,他没有享受到如今的幸福,可他老人家却活在了我们的心里。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郭大爷的时候,他那非常低沉的声音就回荡在我们耳边。
“别打架,要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