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禅修 禅修即生活 :注重前行和收功,禅修和生活才不会粘黏
学生: 我想通过禅修让身心放松,但是禅修时,越是关注禅修目标,身心就越紧张,这是为什么?
无垢菩提: 并不是越禅修身心越紧张,而是因为错误的禅修方法导致身心紧张。
2013年去缅甸系统学习禅修理论和实践前,在国内我参加过多次禅修营,感觉也是越禅修,身心越紧张。
当时每次禅修时,都期待自己能够有所成就,或者获得特殊的感受,在这样的心里暗示氛围里,期待有好的结果,也就是贪心的驱使下,自然越禅修身心越紧张。
在缅甸的禅修营里,禅修导师们很慈悲,不暗示也不期待更不认证禅修者的成就,禅修导师们只是鼓励大家珍惜难得的禅修机会,精进禅修而已,所以在缅甸的禅修营里,我很放松,小参汇报时,如实汇报禅修的过程,有什么说什么,不用编造一些特殊的境界来迎合禅修老师的期待。
缅甸3年禅修实践,总结了越禅修越放松的方法就是:
1、前行:禅修前,培养身心轻安后,再去禅修;
2、正行:禅修中,随时保持对身心轻安感受的觉知;
3、结行:禅修后,观照身心,确定心退出禅修的状态,以平常心回到世间,承担并享受生活和工作的责任。
如此,带着活泼自在的心境回到世间生活时,面对纷繁的世事依然能保持平和愉悦的心境,自然不会出现越禅修,越关注禅修目标,身心越紧张的感受。
前行:安稳身心
1、以微笑慈心禅,重新找回温暖柔软的心,达到入慈心禅自在,住慈心禅自在,出慈心禅自在。
2、以慈心禅定修观禅,达到入观禅自在,住观禅自在,出观禅自在。
禅修者的唯一工作只是观照自己的禅修目标,不强求生起任何特殊的感受,也不贪着任何特殊的感受,因为不强求,因为无所求,自然越禅修身心越放松。
正行:知道有杂念,其实在禅修
禅修开始阶段,每当发现内心有杂念时,或者杂念很多时,我们都会过度地担心与忧虑,甚至因为沮丧而放弃禅修。
修行者既不可以纵容自己陶醉在杂念中,也不必过度地谴责自己。
内心还有杂念是正常的心理现象,禅修者只要轻轻地将心带回到修行目标即可。
正确的心态和方法
1、心体验着禅修主题就对了,不需要过度苛刻地刻意地固守目标。
正如我们看书时,看起来好像同时眼睛看着书、手捧着书,有时还翻着书页,靠坐在椅子上,有时候脸上露出笑容,有时候在思考内容,在他同时做出这些活泼的动作时,他正是处在很好的看书状态中。
其实,你所做的一些事情都围绕着你的单一主题,那就是正确了。
就像上述看书的例子,在看书的过程中他的耳眼睛、手、脚、身体都同时在做着不同的事情,但是这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他的单一主题――看书,因此他就处在一种很好的禅修境中。
同样,在你禅修的时候,如果你的一切身心活动都围绕着禅修的主题,循着这一主题,你就是保持和培育着心和所缘在一起的禅修习惯。
2、以观呼吸为所缘的禅修者,当呼吸变得微细,越微细,呼吸不明显,甚至似乎觉察不到呼吸时,此时,不要害怕,不要兴奋,继续提起精进力,对不明显的呼吸,甚至似乎觉察不到的呼吸,保持高强度的觉知。
禅修者觉得呼吸变得微细,越微细,变得不明显,甚至觉察不到,这时心处于微妙的状态,即通过观照呼吸,心处于平静的状态;平静的状态里,带着贪,贪着平静的舒服。
这个时候,禅修者精进力不足,也就是心力不足,更多的时候,禅修者会进入昏沉和睡眠状态,在迷迷糊糊中,禅修者禅坐时睡着,甚至坐着可以睡三五个小时,而不是入定三五个小时;
如果禅修者提起心力,持续保持对呼吸的观照,也就是观照似乎无法呼吸的感觉,禅修者发现貌似停止呼吸的又可以观照,只是呼吸太微细,需要禅修者持续提起心力,保持高强度的专注才可以发现微细的呼吸。
观呼吸是让禅修者内心平静的工具,禅修者不用持着于观呼吸。
如果禅修者不提起心力,去觉知平静的变化,而是继续执着于观呼吸,那么心或者陷入昏沉睡眠状态,或者心持续融入平静时,会进入定境,进入近行定,安止定,甚至更深的定。
观呼吸让禅修者内心平静后,禅修者就不要执着于观呼吸,要去观照观呼吸带来的平静感受,禅修者提起心力,会觉知貌似一成不变的平静,其实也有变化,因为平静里有快乐,快乐是忽,高忽然低;忽然持续很久,忽然稍纵即逝,所以平静也是刹那刹那的变化着。
进入定境,获得平静,不会让禅修者解脱,脱离生老病死轮回之苦。
只有看到变化,修习观禅,进入寂静,才会脱离生老病死轮回之苦。
结行:放下黏着,生活禅修不割裂
过于精进的禅修者,尤其以观呼吸为所缘的禅修者,经常发觉自己头部、胸部、腹部逐渐变得沉重,内心觉得苦和郁闷。
有些禅修者自从开始静坐修定之后,人似乎渐渐变得呆板、迟滞,仿佛心不在焉,失去了平常处事的灵巧性与积极性。
定力似乎愈有成绩的人,这种现象往往会愈明显,尤其从禅修营回到红尘的前一周时间,让家人和朋友觉得禅修者怪异,这是因为静坐后不懂得收心所造成的。
禅修者虽然表面上已经结束静坐,内心却不由自主地还一直在缘取刚才修定时微妙的安定的境界,所以看起来好像还未回过神来,好像心还挂念在某个地方,不能全心全意地活在当下的境界。
在修定之后,你应当放下刚才定中的境界,无论那些境界是多么微妙、多么舒服安乐。
1、你应当内心自我暗示将刚才修定时的心完全收回来,让心回到平常的境界来,然后就只是保持平静安详,那样,心会自然地起作用,不再缘取刚才修定时的境界,而回复到平常的状态。
如此保持平静时,你也许会感觉心不断地回来。就让这种感觉自然地持续下去,直到这种感觉平淡了,才开始感受全身的粗糙。
2、有的人在自我暗示之后不会明显地感到有心收回来的感觉,这也不要紧。你只须保持平静,直到心里感觉自在、灵活,才开始感受全身的粗糙,让心回到平常动态、粗糙的世界。
3、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望向远处的风景,同时也使心随着眼神往外送,让我们的心因为大自然的景色而舒畅开朗起来,这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心专注于内,尽量的使自己的心情保持轻安。
4、如果闭眼时觉得内心苦闷沉重,那就张开眼睛,如果张开之后还是觉得沉重,就起立,或去做别的事。
5、最重要的是,别让心去专注于那沉重的部位,例如,头部、胸部、腹部;逐渐的,沉重的感觉会逐步的消失,轻安感便会开始生起来。
当心感觉轻安时,尽量的维持这种感觉,当训练到熟练后,喜悦便会生起。
喜悦的心情,陪伴我们时,无论是处理家庭或工作事务,还是禅修,都更加有效率,有成果。
对离开禅修营的在家众来说,这就是禅修和生活不割裂的方法,如此才是禅修和生活融合,这是生活禅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