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贝︱半岁以后患这种病的概率近8成,咋整的?该咋整?
小儿营养性贫血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它不仅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还是感染性疾病的诱因,在儿童贫血病例中营养性贫血占主要位置。
营养性贫血,常见的可分为两类:①缺铁性贫血;②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今天主要介绍缺铁性贫血。
发病原因
婴儿生长发育愈快,机体需要的铁质也愈多。婴儿从母体获得的铁只够4~6个月的需要。
母乳及动物乳汁中含铁均低,但母乳中铁的吸收率可高达50%,因此吃母乳的小孩较少发生缺铁性贫血。
牛、羊奶中铁的含量比人乳还低一些,而且其吸收率仅在10%以下,所以完全用牛奶或羊奶喂养的宝宝,从6个月到2岁之内患缺铁性贫血的达76%。如果不能按时给婴儿增添各种辅食,势必造成婴儿营养性贫血。
幼儿挑食、偏食以及食谱安排不当,尤其是当膳食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铁及维生素C、叶酸和维生素B12时,也是造成儿童贫血的原因。
如果过早添加辅食,尤其是早期添加淀粉类食物,谷物中的植酸会与铁结合,影响铁的吸收。
所以只要母乳充足,就不要过早添加淀粉类辅食。如果过早加食水果和蔬菜,其中的纤维和草酸会干扰母乳中铁的生物效价。
铁缺乏除食物中的铁不足外,慢性失血可造成贫血,多见于有肠道息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痔、钩虫病等。
如果用大量未煮沸的鲜牛奶喂孩子可造成肠道慢性少量失血,因为孩子血里可以有一种抗鲜牛奶中不耐热的蛋白抗体,这种抗体与鲜牛奶中的不耐热蛋白发生作用,造成肠道少量失血,时间久了就会发生贫血。
多胎、双胎、早产儿由于胎儿期铁储存不足,也易于发生贫血。
长期慢性消化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素的吸收而增加了铁和蛋白质的损失,也是贫血的重要因素。
症状和危害
营养性贫血多在6~12个月初发,6个月~3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婴儿从母体获得的铁已在6个月内用完,如6~8个月时添加辅食的种类和数量配比不佳,没在达到婴儿所需要的量,婴儿就不能够摄取足够的铁,症状往往在9~12个月时出现。
低体重或早产儿由于胎儿期铁贮备较少,贫血往往会在2~3个月时就发生。
贫血的宝宝皮肤发白,易于疲倦,不爱活动,不愿爬行和站起来走动,经常坐着,不爱笑,不追逐玩具,看见生人及去新环境只知躲避而不去探索,没有认物和发音表示意向的要求。
较大的孩子可诉说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贫血还会造成肌肉无力,体格发育缓慢,皮下组织水分增加,有虚胖感。
严重贫血时有低热、食欲不振、头昏、畏冷等症状。
贫血会影响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发育,使儿童产生智力障碍,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多动,理解力差,学习能力下降。
在医院检查时可发现孩子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较小,故营养性贫血又被称为小细胞性贫血。
营养原则
婴儿从4~5个月起就要及时添加含铁质食品,如蛋黄、肝、肉类、绿叶菜。
以基本膳食为基础,供给充足的热能。
应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铁及优质蛋白。在选择食物时不仅要看它的铁含量,还要了解食物中铁的吸收率。
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大约在20%左右,远远高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铁。
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草酸、植酸、磷酸等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尽管黑木耳、菠菜中的含铁量虽然较高,但不易吸收。
每日增加含铜较多的食物,如海鲜、豆类等,铜可促进铁的吸收。
摄入丰富的维生素A、B、C。维生素A可增加抵抗力,B族维生素可促进儿童食欲,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和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蔬菜及水果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来源。
保持正常量或稍低量的脂肪。
若幼儿有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病症时,采用低脂肪少渣半流食或幼儿软食。
患儿如有水肿,采用低盐饮食,但不宜过分限盐以免降低患儿食欲。
贫血症状严重者,可补充铁剂,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枸橼酸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铁或琥珀酸亚铁等。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吸收。
补充铁剂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过量发生中毒。
饮食选择
可多选用瘦肉(包括猪、牛、羊、鸡、鸭)、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食物。这些可提供容易吸收的铁和维生素B12。
每周饮食中应有动物内脏,如肝、肾、心等。动物内脏含有较多的铜、铁和维生素A、D。
常吃动物的血制品,如猪血、鸡血、鸭血等。但要注意卫生。血液中的血红素铁可直接被肠道吸收,不受食物中草酸、植酸等的影响。
不要忘记选用大豆类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等。在动物蛋白摄入不够时更应如此。
新鲜水果蔬菜中含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增加铁的吸收率,每天都应该有摄入。
饮食禁忌
(1)注意膳食纤维不要过量,过高的纤维影响微量元素(其中包括铁)的吸收。
(2)不提倡纯素的饮食模式,因为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低于动物性食品。
(3)少食用过分精制的谷物,因为谷物中的必需微量元素铁、铜、锌、铬等均在外皮部分。
(4)不要给孩子喝浓茶及咖啡,这两种食物会妨碍铁的吸收。
家有宝贝︱半岁以后患这种病的概率近8成,咋整的?该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