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与体验

前十大银行APP日活数不足支付宝零头的一半,但他们还在用实际行动

2018-06-25  本文已影响293人  客服咨询

前阵子看到一个新闻《银行APP到底有多“惨”?全行业干不过半个支付宝》,乍一看像是标题党,但内容却没有夸张,其中来自易观数据和极光大数据的报告与统计:“前十大银行APP日活数加起来不过2710.3万,仅为支付宝日活数的零头的一半”,“2017年12月,支付宝日活均值达1.58亿”。这样的结果让各银行APP负责人看了确实尴尬,各大银行卯足了劲、花了那么多代价开发了功能强大的APP为什么打开率还这么低呢?

我找出三张卡,用这三张卡登录各自银行的APP,分别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中国银行,以支付宝作为参照做了一个简单的登录体验对照。体验内容只涉及APP打开和登录的简单过程。大致环节和体验结果要点如下表:

如果各位看官乐意,也可以登录一下自己手机上的APP来体验一下银行APP和支付宝等互联网应用APP之间的差异。

我的体验感受是:各银行APP秉持的还是PC互联网时代的观念,也没有从“让客户快速便捷省心”的角度来设计APP的体验细节,若不是各大银行提供了许多优惠或因为一些限制不得不在APP中实现部分功能,银行APP的打开率和日活可能还会更低。

以下是体验时做的摘要记录:

1)APP引导

APP引导页上放广告,这应该是一个误解。在三四年前,手机的处理能力还比较弱的时候,点击app到出现首页功能,需要加载若干秒时间,为了不让客户尴尬的等待,设置了APP引导页来平缓客户的等待焦虑。但到了现在主流机型可以在1秒内加载APP的时候,继续在APP引导页上放超过3秒的广告,就不能忍了。要知道3秒还没加载完客户想要的页面,流失率就大大增加了(知乎上的一个数据表示会有57%的客户流失),比起客户流失,这点加载页广告带来的收益不值一提。

目前标杆类主流企业应用都不在加载页上放任何客户目标焦点以外的内容,如支付宝、Google的产品都是在引导页中居中放这个应用的logo,而一旦加载完成立即转入到APP的首页,并不会右上角读秒延长额外时间。

google 地图简洁清爽的引导页(持续不足0.5秒,截屏尝试了很多次才成功)

2)登录

在这个步骤中,支付宝和其他银行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支付宝一打开全屏只有登录界面,必须登录或注册才能进入到主页环节。支付宝内容页中的内容,基本都是需要授权后才能查看或操作的。所以一开始就登录,在主界面中可以得到顺畅的功能体验,并且在登录之后持续保持,在之后的任何时刻打开支付宝,都不再需要登录。当用户需要在外支付时,只需要点击支付宝APP图标,再点击扫描二维码或付钱,就可以完成支付了。

而其他三家银行进入主页后,点击相应的功能菜单,自动跳转到登录界面。这时候可以通过帐号密码,或银行预留手机+动态码的方式登录了。而且都设置了会话过期时间,一旦超过预设时间就需要重新验证身份了。招商和中行还能通过指纹重新验证,浦发APP只能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来验证。这使得客户在支付时显得异常繁琐。

由此一旦一个打算用浦发APP支付和另一个用支付宝支付的朋友抢着买单的时候(在我国各大酒楼收银台前每天都无数次的上演着),几乎没有赢的胜算。当然,如果他认为自己没付钱就算赢的话,那大概可以算获得双赢。

3)虚拟键盘体验

对于安全非常重视的银行来说,输入账密环节是需要重点保障的,因此三个银行APP都使用自有的键盘控件。

而支付宝则显得心好大,在账密环节依然使用客户手机默认的第三方输入工具!(支付宝摊手:有保险who怕who)但在消费环节中输入金额和密码环节采用自己的控件,而且支付宝的数字键盘是4个APP字体最大,最不容易按错的版式设计。

招行则折中了一下,输入账号用的是第三方键盘,而密码则使用自己的普通26键盘控件。中行和浦发则是账号密码都是用自有控件。中行的键盘是中规中矩的普通26键盘,而浦发APP用的键盘则让我感到困惑,它用的是乱序键盘!

乱序键盘是pc时代的产物,对已经使用了自带键盘控件的APP来说,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了自有安全虚拟键盘,就不会有键盘记录程序记录按键明细。乱序键盘除了会让客户耽误时间外和降低体验外,别无用处。

实际上,对于APP中的虚拟键盘风险来说,截屏才是最有可能被利用的漏洞,防止截屏或者改变虚拟键盘的按键反馈--从按下键后颜色变化改成振动--才是更能防范因为后台程序截图而导致的账密泄露。

如下图,当有程序能实现逐帧截图时,密码很可能就泄露了(此时正按下了8)。

4)其他体验要素

除浦发APP外,其他APP都支持指纹验证,体验中支付宝和招行的指纹识别应用使用起来比较流畅。而中行的指纹识别,还需要点击一下“点击进行指纹验证”,而我刚开始下意识的直接去验证指纹,系统没有反应。甚至出现已经识别了指纹之后,因为之前闲置APP时间超过5分钟,而需要重新验证指纹,所以当APP闲置超过5分钟时,需要验证两次指纹。这样的流程设计不合理。

在体验中还观察到,各个银行的主页UI设计并没有遵循android的设计建议规范,而是自有的企业的规范。这使得像我这样已经习惯了标准UI的人,在打开各个银行APP时,会有少许不适应,有一种浏览缩小版的网页的感觉。因此建议,在企业形象和客户感知方面,还应该做个更好的均衡,使得既能延续一贯的企业形象也让客户在使用银行APP时不感觉突兀。

总结:

银行提供APP给用户,是希望通过让客户更多的使用APP来办理业务、享受服务,增加增值业务和营销的机会。但这些都需要在让客户满意并产生信任的前提下才会发生。一个好的APP应该能用最短时间圆满解决客户的需求,这样虽然单次服务时间会下降,但会增加客户使用APP的次数。就如同美国总统川普所奉行的:减税(率)才能增加政府税收,其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

另外,安全和便利性往往是互斥的,如何达到最佳均衡是企业决策者需要衡量的,也将体现在APP的使用特征上。三家银行的APP和拥有活跃互联网基因的支付宝相比,在安全上考虑有余,而便利性上输的太多。

固然,银行要像支付宝那样敞口,会带来很多风险,但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安全等级(比如查余额、额度为低风险等级,查明细和同用户名下的转账为中风险等级,转账给他人为高风险等级)从而设置不同的安全应对策略;也可以通过购买APP风险保险的方式将此类风险转移出去,从而最大程度让自己的客户拥有便利。这样才有可能慢慢改变银行全行业APP日活和打开率被支付宝踩在脚下来回摩擦的尴尬境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