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宝贝在长大我们的孩子

【说话的智慧】如何引导孩子走上智慧之路

2017-07-13  本文已影响68人  沁蓝说

图 网络   文 沁蓝

这是说话的智慧系列文章第三篇,感谢关注!

三岁的崽崽小丫看到小姨肚子隆起,很好奇里面有什么,当知道里面有个小宝宝后更是欣喜得不得了,老爱去抚摸小宝宝,边摸还喜欢边呢喃。

一次,看到外公饭后的啤酒肚小丫马上蹭上去摸,一副天真地说道:“外公,原来你肚子也有个小宝宝啊。”

让我们这些大人哭笑不得,可又无从反驳。

因为恰恰是我们告诉她,肚子隆起就是里面有个小宝宝。

小姨肚子隆起是因为里面有个小宝宝。

那么在她看来,外公肚子隆起,自然里面也有个小宝宝。

这是非常自然而合理的演绎推理。

要跟她纠正这个结果错了的话,那么之前我们所说的这个前提也错了。

似乎是遇到了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

直接忽视,不理睬?  (这不明显压抑她的好奇心!)

循循善诱,告诉她男女生理的区别?(三岁的她能听懂吗?)

抑或否定自己所说的前提,直接告诉她外公肚子里没有宝宝?(前后自相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

比如“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啊?”

“妈妈,为什么你要上班啊?”

其实,小孩子好奇心重是创新创造能力强的体现,看到什么都喜欢问个为什么,这正是培养小孩子开放性思维的好机会,可我们对于她们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往往过于轻率或者敷衍,导致错失引导她们走上创新创造之路的好时机。

想一想,上一次你的崽崽问了你一个什么问题,而你又是如何回答的?

想一想,崽崽提的问题是不是越来越少呢?

想一想,每一次我们对待她们提问的态度又如何?

想一想,我们认真思考过该如何去回答他们的提问吗?

令人遗憾的是,怎么回答是如此重要,却鲜少有父母真正耐心去思考过回答问题本身。

忽略生活中的智慧,而去一味追求早教、过分依赖老师的引导,无异于本末倒置。

如果你不尊重孩子的提问,不思考如何引导她通往智慧的道路,那么,请不要责怪孩子最终没能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其实小孩子的推理能力、类比能力本身已经很强,看到大人怎么说,看到电视剧里怎么说,在下一个类似的场景她很自然就会还原出来,这是一种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很多研究表明,小孩子6岁以前大脑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很强,而过了6岁以后有些能力就会逐渐消失,如果没有好好的引导,也许将永远消失。或者说,有些能力在6岁以前更容易培养,而我们往往忽视了那些本可以激发她们潜能的瞬间。

我们常常会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这种起跑线不是简单的上哪个幼儿园、小学,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智慧

多数父母往往在无意识中选择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口口声声喊着要给孩子最好的,却对她的内心需求熟视无睹,以为物质可以代替精神,以为学校教育可以代替家庭教育,以为老师的指导可以大过父母的引领。

可你没把前面那个1竖好,后面再多的0也无意义。

人的潜能界限是可以扩张的,尤其是在小时候,就像树木生长一样,你在初期折弯它,它就会按照你折的方向生长,而在后期这种影响力就很小了。

那么回到文章前面提到的问题,到底我们该如何回答才能引领孩子走上智慧之路呢?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告诉她们答案是什么,而是开发她们的潜力、启发她们的思维、引领她们走上从平凡到卓越的道路。

也许,我们可以反问“为什么小姨的肚子里有宝宝而外公肚子里没有宝宝呢?”,让孩子自己思考。

也许,我们可以类比,“你看,妈妈塞个皮球肚子也变大啦,所以肚子大不一定就是有小宝宝,还有可能装个小船呢。”(于是把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说一说嘛= =!)

也许,我们可以趁机强化,“因为外公吃多了西瓜把肚子撑大了,小丫那么爱吃西瓜也要注意哦!”(假定小丫爱吃西瓜,而小姨不爱吃= =!)

但不管如何作答,我们必须珍惜每一次回答的机会,因为那是日后孩子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源泉。

高智商不是少数人才拥有的天赋,而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训练和培养可以后天习得的能力,重要的是在他们的敏感时期,父母做对了应该做的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