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崖山10万军民要跳海自杀?
崖山之战永远是汉人心中一个沉重的话题,汉族此前在外族的战争中,虽然有时候也有惨败,甚至像五胡乱华时期,整个北方都被外族占领,衣冠南渡,但是好歹还有东晋偏安一隅,代表了华夏正统。但是,崖山之战后,汉族真正的是“亡天下”,华夏大地全部落于异族手中,元朝统治者将所有的人分为四等,汉人成了最低等的人。
为什么崖山10万军民要跳海自杀?很多人说,崖山之战为什么十万军民宁愿宁愿蹈海自杀也不跟元军拼命,这是怯弱、胆小的表现,说到这里,个个义愤填膺,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样子,恨不得抡起键盘就要上去和元军干。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崖山10万军民要跳海自杀? 为什么崖山10万军民要跳海自杀?一屡战屡败,退守崖山
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北京,次年便迫不及待的分水路两路南下攻打南宋。襄樊之战,宋、元双方经过反复拉锯6年,由于权臣贾似道当政,欺君误国,封锁襄阳被围的消息,最后宋军终于大败,守将吕文焕力竭降元,襄阳陷落。从此,南宋再也没有一支像样的抵抗力量,元军得以一路南下,直逼临安。德佑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其实到这为止,320年的赵宋王朝已经事实上灭亡了。
不过颇为幸运的是,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益王赵昰(7岁)、广王赵昺(4岁)逃出来了,并且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其中陆、张、文被称为“宋末三杰”,是当时南宋唯一能依赖的肱股之臣,而且张世杰手上还有一支可堪一战的军队,南方人心向宋的也不少,事情似乎有了转机。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流亡途中,益王赵昰被立为新皇帝,为宋都端宗,张世杰任命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但是,在如何坚持抗元的问题上,朝廷内部产生了分歧,丞相陈宜中建议前往占城(今越南南部),在那休养生息,再图大计。当时占城是少数几个未被元军攻克的地区,并且占城一直是南宋的藩属国,对南宋还算忠心。但是张世杰不同意,他主张先到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建立抗元基地,依靠水军的力量抵抗,万一抵抗不成,还可以坐船出海。最后,掌握兵权的张世杰占据上风,陈宜中则只身前往前往占城,数次召回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死在那里。
为什么崖山10万军民要跳海自杀?1277年,福州沦陷,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张世杰命泉州的市舶司蒲寿庚准备船只,蒲寿庚本本是一个是阿拉伯裔商人,见南宋已经大势已去,心生异心,拒绝了张世杰的要求,并且将泉州城内的南宋宗室子弟屠杀殆尽,以此向元朝邀功献媚。无奈之下,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准备前往广东雷州。也许宋朝是真的国祚式微,在出海途中遇到台风,帝舟倾覆,宋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不久崩逝,弟弟赵昺接任皇位。赵昺登基以后,在陆秀夫和张世杰的护送下,一路逃到崖山,并在此成立据点,准备和文天祥会和,继续抗元。但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在江西和广东边界抗元的文天祥,由于势单力薄,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广东海丰县的五坡岭生擒,从此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偌大一个中国,只剩崖山一隅可供南宋小朝廷喘息。
二崖山海战
崖山位于广东省冈州,也就是今天的新会。崖山距新会城南约50多公里,银洲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因此也称崖门。
张世杰一行人刚到崖山,喘息未定,张弘范便率元军攻至崖门,对南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此时正是1279年的正月,南宋流亡朝廷上空愁云密布,在海上战战兢兢的过完了这个春节。
说一下这个张弘范,他虽然是汉人,但是从他父亲张柔起,就为蒙古人卖命,张柔在元朝官至大将,死后被追赠为太师、上柱国,张弘范24岁时就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因此,对待南宋,张弘范是毫不留情的剿杀,也正是这样,忽必烈才任命他为蒙古汉军都元帅,带领蒙、汉兵马,南下清剿宋廷。
相比于张弘范,南宋主将张世杰带兵打仗的的经验不多,军事水平要弱不少。据《元史》记载,
张弘范带领的蒙、汉组成的元军共有2万人。
至扬州,选将校水路二万,分道南征,以弟弘正为先锋。
就这两万元军,中间还被分出去一部分,真正围攻崖山的,应该不到两万。那么南宋这边呢,史料中记载是二十余万,但是,注意,这二十余万并不都是士兵,其中大部分是不愿投降元朝,自发跟随南宋朝廷流亡的平民,此外还有士兵的随军家属,以及宫廷人员,真正能打仗的青壮估计也就数万人,而且一路逃亡至此,武器盔甲都丢的差不多了。唯一有优势的是,南宋战船多,有大小战船近千艘,而元军方面只有战船400余艘。
人员混杂,军心不稳,这是摆在张世杰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他的办法是,学曹操的做法,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断了所有人的出路,准备和元军背水一战。
既然张世杰学了曹操,那张弘范肯定要学一学周瑜,于是他下令用小船火攻,但是宋军在船上都涂满了湿泥,使船不易着火,又在船上绑了很多长木杆,不让元军小船靠近,元军火攻失败。张弘范于是改变策略,封锁出海口,断绝南宋军民与陆地上的一切联系,意图渴死、饿死宋军。宋军吃干粮十余日,很多士兵饥渴难耐,饮用海水,上吐下泻,全身虚脱,战斗力大减。这时候,张弘范捉住了张世杰的外甥,以此向张世杰招降,张世杰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宁死不降,元军三次招降都被张世杰骂回。
此时已经到了二月初,二十万军民在海上被围了一个多月了,张弘范见时机已到,命令元军水军发动总攻,集中优势兵力,直取中央的帝舟。前面已经说过,张世杰命人将所有的战船用铁索连起来,虽然稳固,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元军一路连破宋军7艘战船,直逼中央,但是由于被铁索捆住,帝舟想逃也逃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元军冲过来。张世杰早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已经预先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
守在帝舟上的陆秀夫,见元军马上要冲过了,不堪被俘遭辱,背着7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其余军民见皇帝投海,也纷纷投海自尽。战后的第二天清晨,海面上漂起十万余具尸体,场面极为惨烈。
为什么崖山10万军民要跳海自杀?(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
三崖山之后,南宋灭亡
前面说到,在元军突破中央之前,张世杰斩断锁链突围出去,一同突围的还有杨淑妃,事后,他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的两个儿子都已死了,万念俱灰,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张世杰则继续联系抗元势力,组织抗元活动,但是在一次大风雨中不幸溺卒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
为什么崖山10万军民要跳海自杀?结语
崖山之战失败,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张世杰、陆秀夫部署失当造成的,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他们的精神,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这些人,本来就都是文官,行军打仗不是他们的强项,但是,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依然担负起责任,带领军民同元朝战斗,他们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这比那些早早就降元的武夫强太多了。
至于说什么崖山十万军民宁肯投海也不去和元军拼命之类的话,更是毫无道理。第一,崖山之战是在抵抗之后才投海的;第二,崖山已是最后的绝境,就算打退了张弘范的进攻,元军还会派更多的军队来,南宋小朝廷毫无胜算,与其失败被俘,像宋微宗、宋钦宗那样受尽侮辱,人格丧尽,不如投海自尽,保留最后一丝尊严,这也向蒙古人和那些投降元朝的汉人宣示,虽然你们暂时能以武力征服华夏,但是我们的抵抗是不会停止的。
这种精神,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伟大的财富,虽然多次遭遇强敌入侵,甚至江山更易,但是我们始终不会屈服,总有人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正如孟子所说:“虽千万人吾往矣!”周恩来总理也曾说:"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