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利根源——青龙直捣白虎府(上)
泄利俗称拉肚子,再俗一点就是拉个没完,拉了又拉,拉到让人精神崩溃。泄利与便秘的症状正好相反,而其金木之间的战斗局面也从便秘扭转了过来。
木盛金弱是导致泄利的直接原因,而这一次我们不再分木盛和金弱两种情况了,因为它们大都会一块出现。
我们知道,拉肚子的时候,大便基本不会成形,是水和渣滓倾泻而下。正常情况下大便是干的,那拉肚子时,水从何而来呢?
《四圣心源·泄利根源》曰:“水之消化,较难于谷,阳衰土湿,脾阳陷败,不能蒸水化气,则水谷混合,下趋二肠,而为利。”脾阳衰弱,没有能力将胃中的水上蒸为雾气,所以水和谷渣一起从胃下流至大肠中。同为阳衰土湿,泄利是水谷同下,而脾约便秘是水谷塞难下。相同的原因,居然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四圣心源·便坚根源》曰:“阳衰土湿,脾气郁结,不能腐化水谷,使渣滓顺下大肠也。”初学中医的人必然会被这样的内容难哭了,白纸黑字,都写着阳衰土湿啊,这该怎么理解啊?
在“腹痛根源论”时,已经说过,古人在述道理时,所说的心火不敛肺气不降、肾水不升、肝血不达、脾土不运等都是过于偏激的说法,而非真的不升、不降。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小水牛研究这么久仅得的精华思想(这是属于我的宝藏,大家来抢吧,错过这个村,就不会再有这店啦)。所谓的肺气不降、肝气不升、中气不运等都是有程度区别。就拿阳衰土湿来说,正常情况下,假设脾土的阳气有5分,湿气有5分;当阳气为4分,湿气为6分时,相比正常情况,就为阳衰土湿;当阳气为3分湿气为7分时,这当然也是阳衰土湿;而阳气2分、湿气8分,阳气1分,湿气9分,甚至阳气0分、湿气10分,都为阳衰土湿。同是阳衰土湿,但因程度不同,造成的影响也必然不同。
圆运动的问题有程度之分,这思想应该能轻而举的征服大家的心,但这样的思想却是来之不易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古在谈论疾病时,虽然都心知肚明但就是不会讲这个问题。描述的疾病根源都是水寒土湿,但有的重用附子、干姜有的却只是用茯苓、桂枝,这显然是根据程度不同选着不同药力的药,他们必然是懂的,可就是从来都不说。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阳衰土湿导致的便秘和泄利,就变得简单很多了。脾约的便秘是脾阳衰而不运化水谷,使得水和谷物都停滞在胃中,粪便形成缓慢。而导致泄利的原因,按黄老的话是“阳衰土湿,脾阳陷败,不能蒸水化气”。这句话只提到了水运化的问题,而未谈及谷物。事实上,泄利发生时,脾阳虽然衰弱,但只是无力蒸水湿,并没有到不能运化谷物的程度。这也就是为什么黄老会告诉我们“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