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精华,通达人生

长征的细节(上)

2019-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山下
长征的细节(上)

偶遇《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一书,该书从20个侧面收集长征途中的种种细节,试图通过历史记忆中的那些“最小的组成单元”,向读者提供一个关于长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政治、军事、后勤等等方面,最原始、最真实而又最形象的文本。

一个人在童年时代的性格、表情和行为,往往决定着他未来的生活。同样一个党,一支军队和一个国家在童年时代经历的细节,不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的诸多偶然性和必然性,也能帮助我们认识她在未来的存在和发展趋势。

长征的细节,对于长征来说,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而是具体的长征,计划的长征,真实的长征,是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最丰富的表情。现摘录部分最有感触的细节。

长征时的彭德怀

毛泽东手下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们,虽然秉性各异,但在长征中,他们配合的很好,林彪善于声东击西和隐蔽自己,善于奇袭和伏击,善于从侧翼和敌后发起进攻和使用谋略,而彭德怀总是从正面进攻敌人,他打仗极为勇猛,对手一次又一次被消灭,彭认为打一场战斗,必须使得失相抵,或者得大于失。要多缴获枪炮,多抓俘虏,并更多的把俘虏转化为红军,这才能算打好了仗。

《王平回忆录》记载:彭德怀在离开红衫军时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他在会上讲话很激动,讲着讲着眼泪就掉了下来,他说:红三军团第一次反围剿时的几万人,到今天长征到甘南只剩下两千多人,让错误路线快折腾光了。今天剩下的这点人都是精华,是中国革命的骨干和希望。我的脾气不好,骂过很多人,请同志批评和谅解。他还说,我过去对你们这些团以上干部要求很严格,有时甚至苛刻一点,这都是对你们的爱护,否则有的同志可能活不到今天,这也可以说是“骂”出来的吧!

刘伯承,虽然头部负过伤,右眼失明,但天资聪颖,有着非凡的记忆力,行军途中,凡事他查看过的地形地物,询问过的村镇道路都能一一记住,就连走哪条路要翻几座山,过几条河,河上有几座什么样的桥都讲得清清楚楚,叫人暗暗称奇。

刘伯承是军事家,他讲军事课深入浅出,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全都听得懂,大家听了还想听,总是听不够。例如,他在战术课小结时非常生动的比喻:我们千万不要学牛抵角的战术,去消耗、胶着,要学狼的战术,当一个人推车过来的时候,它不咬,它只在旁边跟着,瞅准人推车上坡的时候,它才跳出来咬推车人的屁股,推车人不敢撒手,白白眼狼咬掉一块肉。学员们听着笑声不断,印象十分深刻。

长征时的刘伯承

徐海东将军自谓曰:“我这个人打仗有瘾,走路有瘾,喝酒也有瘾,就是没有官瘾。”长征中,每次大战之后,徐海东倒头就睡,雷打不动,短者一天一夜,长者二至三日。徐睡后,部皆不安,既忧其醒,又忧其不醒。徐海东醒,皆喜形于色,奔走相告也。

萧劲光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擅长洞箫、二胡,亦能曼陀铃。他能以洞箫吹《春江花月夜》《苏武牧羊》《满江红》,以二胡拉《浏阳河》《信天游》,以曼陀铃弹《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最为拿手。长征途中,萧劲光携一管洞箫前行,常与人困马乏之际吹奏,官兵听之恍闻仙乐。

1936年夏季,红二、六军团过草地时,总部曾举办过一期“野菜训练班”,贺龙总指挥亲自讲课。陶汉章将军回忆,会场上四位藏族同胞手拿各种野菜,贺老总一一举例,向大家讲解灰苋菜,野葱,野蒜等等,生动幽默,印象深刻。陶汉章说,贺龙还教大家如何钓鱼,有一次我按照贺老总讲的办法,将自己草鞋上的一条小牛筋系在绳头上,一下子钓了四条鱼,用我那口大搪瓷缸煮了一大缸,几个同志美美餐了一顿。

长征前夕,红三军团于江西苏区绑架一王姓土豪之子,索其才以作军饷。王土豪宁舍其子不舍其财。红军无奈,携其子长征,黄克诚善待之,爬雪山,过草地,命伙夫以箩筐担其行,并与其同拽马尾巴越岭攀山。后王土豪之子升任团长,战死沙场年仅二十,将军厚葬之,哭之甚切。南方人王黄不分,皆以为其为黄将军亲生骨肉也。

杜义德曾缴获一支20响快慢机驳壳枪,随身佩戴,视为珍宝。1935年长征中,杜由30军调往31军任师政委,其时,30军军长余天云对杜说,人走枪要留。杜火起,断然说:“宁要枪,不要官。”结果,官没当成,枪被没收,撤职下部队拿长枪。

三人团中的博古,面对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的重大损失,自感责任重大,可是又一筹莫展,因此痛心疾首,不能自拔。聂荣臻回忆说:“在行军路上,他拿着一支手枪,朝自己瞎比划,我说你冷静一点,别开玩笑,防止走火。”

长征时的贺龙

长征中,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排长的颜文彬回忆说,战争年代,师的干部,团的干部,必须靠前指挥,必须冲锋在前,必须撤退在后,不然士兵怎么能听你指挥。长征时,肖克、王震上山时,都在前面拿马刀砍草开路,我们这些下级军官,能不靠前吗?

红军长征途中,胡炳云任红二师四团六连指导员等职,凡遇硬仗、恶仗、关键之仗,胡炳云必率官兵打先锋,做尖兵。腊子口之役,胡率十人为敢死队主攻,十一把大刀与敌军中左砍右杀,两腿负伤竟无感觉。直罗镇之役,胡率突击队冲在最前面,杀向山顶,与敌肉搏4小时被敌一弹中腹部,当场昏迷。山城堡之役,胡亲率两个连冲上山城堡山头,因天黑难辨敌我,胡摸着帽徽与之扭打拼杀至东方发白。

红二师五团政委陈雄,军政双全。攻打山城堡战斗中,陈雄率部受阻,屡攻不上,伤亡较大。杨得志急赴五团督战,亲眼见陈雄勇扑地堡,将一束手榴弹塞进射孔,与敌同归于尽。杨得志回忆说,陈雄应是我军第一位舍身炸碉堡的英雄。

廖汉生回忆说,红六师十八团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队,长征中屡屡担负重要任务,完成的都相当出色,这与该团历任政治委员是密不可分的。十八团长征中首任政治委员是余秋里,在则章坝战斗中为掩护团长失去了左臂;第二任政委杨秀山,在六甲战斗中负伤;第三任政委董瑞林,在西康为部队筹粮牺牲了生命;第四任政委周盛宏在成县战斗中率领部队反冲击,中弹牺牲。

挑选强渡大渡河勇士时,一营全营的人都争着去,营长孙继先只得决定集中到二连里去挑选。他刚宣布了16个名字,突然“哇”的一声,一个战士从队伍里冲出来,一边哭一边嚷:“我也去,我一定要去。”他是二连通信员陈万清,是遵义会议后入伍的,是个军龄还不到半年的新战士,刘伯承、聂荣臻两人在场,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孙营长说了声“去吧”,陈万清破涕为笑,飞也似的跑到16人的队伍里,长征史上17勇士的故事,何以是17名,便是这样来的。

长征的细节(上)

1935年冬,贺炳炎在一次战斗中右臂中弹,粉碎性骨折,红二方面军卫生部长贺彪以木工锯替手工锯,以吗啡替麻醉药,为其做截肢手术,贺炳炎说:“不需用吗啡”,嘱卫生员将其反绑于门板上,用毛巾塞其嘴,请贺彪动手。贺彪持锯“嘎吱嘎吱”约两小时,将军闭目咬牙,一动不动。其时,贺龙传令前方部队,再坚持打三小时,保证给贺炳炎做手术的时间。

1936年3月12日,时任红二方面军十八团政委的余秋里,在截击国民党万耀煌部队中,两次中弹负伤,均创左臂,骨折肉绽,筋露其外。余秋里在回忆录中如此记载左臂负伤后的情景:为了止痛,有时就把受伤的左臂伸到冷水里泡一泡,伤口怕太阳晒,一晒就火辣辣的疼,行军时我就尽量找阴凉的地方走。过草地时没有阴凉,我准备了一把水壶和两条毛巾,水壶里装满了水,疼痛难忍时就用凉水浇在伤口上,然后用湿毛巾敷在受伤的左臂上。过草地时,有一段时间没有换药,过了噶曲河,医生来检查伤口,打开纱布一看,伤口已经腐烂生蛆,医生用镊子将蛆一个一个的夹出来,用盐水清洗了伤口。

1936年9月20日,在甘肃的徽县,医生为余秋里做了截肢手术,用一把日本剃刀割掉腐肉,用兵工厂的锯子锯断了骨头,医生给他注射了一针缴获来的麻药,也没有人知道该用多大的剂量,他又一次险些丧命。

长征时的余秋里

东北军被俘军官,对红军中的妇女、儿童及老人表示惊叹和佩服,他们说:“你们是真有主意的呀,假如你们没有一个固定的为国为民的目标,为什么这些老头儿、小孩子、妇女们,跟着你们跑了两万多里?难道徐特立,林祖涵先生,邓颖超、蔡畅等女士,都是为了没有饭吃才来的吗?

朱德总司令的夫人康克清,任红军总司令部直属队的政治委员,各个战线上都出入于枪林弹雨之中,长征中她不仅背着手枪、皮包、军用地图、粮食等物,并且背着自己的包袱毯子,她身体的雄伟、吃苦的精神,堪称军中女杰。后河岸边,曾见她将自己背着的皮包按于膝上,亲自拟写直属队渡河程序的命令。

红九军军长罗炳辉的妻子张明秀随他一起参加了长征,张明秀自幼缠足,她用这一双伤残的小脚走完了两万五千里路程,这比男人所面临的所有考验都更为严峻。此外她还怀了孕,在长征途中生了个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