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海西说-旅行

VOL 31:夜静钟声带月明,壮士下马,崇圣寺里问前程。

2018-05-23  本文已影响28人  b127e80eadf8

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

晚上好!这里是“大理海西说”,今晚十点,海西为你讲述大理的风花雪月。

你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大理海西说”,和朋友们分享一次又一次的遇见,即使我们隔得很远,我也希望,听见你的消息。

关于崇圣寺,前天,我们说了“美人回眸”,今天来说说“壮士下马”。

一起分享——夜静钟声带月明,壮士下马,崇圣寺里问前程。

无论是《木兰诗》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还是荆轲刺秦王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士都是豪壮而勇敢的人。

忽必烈算是一个吧?

他在1252年夏天从蒙古草原出发远征, 1253年1月,结束了大理国的历史。

渡金沙江时,他“令革囊以济”,打败了大理国高泰祥的守军,这就是《大观楼长联》中“元跨革囊”的由来。

忽必烈亲征大理后,曾经在崇圣寺举行过瞻仰礼佛的活动。崇圣寺是大理白族佛教密宗的重要名胜,而蒙古民族信奉的是萨满教,忽必烈瞻礼崇圣寺三塔,表现了他具有能兼容其他宗教文化的帝王胸襟。

大理国末代皇帝段兴智的叔父段福在诗中记录过当时的盛况。

世祖陟[zhì登高]玩春山纪兴

时膺[yīng]韶[sháo]景陟兰峰,不惮[dàn]跻[jī]攀谒[yè]粹容。

花色映霞祥采混,炉烟拂雾瑞光重。

雨沾琼斡严边竹,风袭琴声岭际松。

净刹玉毫瞻礼罢,回程仙驾驭苍龙。”

又题扈从诗

叨从万乘陡兰峰,一片青螺起梵钟。

日映丈霞祥彩偏,花明辇路景光重

天戈肃肃参严竹,仙乐冷冷响涧松。

停看玉毫明海国,朱旗挥霍拥苍龙。

诗中的“炉烟”袅袅、“梵钟”响彻、“仙乐”颂赞、“净刹”清新肃穆,是写大理国皇家佛教寺院崇圣寺,为忽必烈的瞻礼,举行了十分隆重的佛教仪式。

“谒粹容”、“雨沾琼斡”、车辇[niǎn] “万乘”、“天戈肃肃”、“朱旗”又写的是忽必烈穿着蒙古宗王装束,带着幕僚随从在崇圣寺瞻礼,态度庄重,表现出对此事的重视。

忽必烈不可能不想大理将来怎么管理的问题。

秦时的所谓羁縻政策与封疆置吏,实际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一纸空文,政权仍由原住民所掌控。

汉习楼船,无异于“纸上谈兵”,结局是不了了之。

诸葛亮堪称精明绝顶,对待云南问题最后还是以夷治夷。

唐代貌似强盛,可几十万唐朝大军挥戈云南,竟然几次血洒西洱河畔。不仅留下“唐代将士万人冢”,还害得白居易为之伤感,挥毫写下一首哀婉如泣的《征蛮朝歌》。

连宋太祖思前想后,也只好“忍痛挥玉斧,划云南为徼[jiào]外”。

南诏国一直处在吐藩和唐朝的夹缝中,连年征战。

公元829年,南诏又一次进攻成都,俘虏了数万中原工匠,而南诏第十代国王劝丰佑却没有因为这些胜利而高兴,他时常在睡梦中被血淋淋的战争场面所惊醒。

连年的战争使很多家庭失去亲人,反战的情绪就像一股暗流,越积越汹,一触即发。而大理地区时常泛滥的洪水,也让百姓怨声载道。

这个外表繁盛、四处扩张的王国,内部却埋藏着巨大的隐患,劝丰佑被这些问题困扰着。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公元836年的一天,在山间小路上行走着一个风尘仆仆的出家人,他一路风餐露宿,要到南诏宣扬佛法。

僧人得到了觐见皇帝的机会。他建议国王兴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寺庙,理由是修建佛塔可以成佛,可以使死难者的灵魂得到安息,同时可以让百姓得到佛法的庇护。这几个不能拒绝的理由对于南诏王劝丰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于是,公元836年,崇圣寺开工建设,动用民工70800多人,从四川掳来的工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虽然对于连年征战的南诏国来说,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不容易,这势必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压力。但对于急需巩固统治的南诏国来说,用宗教达到这一目的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建成60多年后,南诏在内忧外患中灭亡,大理进入了朝代频繁更替的时期,30多年后,段思平建立大理国,中原也在经历唐代向宋代的改朝换代。

虽然改换了朝代,但段思平也像南诏的几代王一样,尊崇佛教,不断增加新的佛像,于是,古书上记载:“帝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开国君主尚且如此,大理国崇尚佛教的盛况,可以想象。

静静的夜晚,明媚的月光下,崇圣寺的钟声显得更加空灵澄明、清凉淡远。

忽必烈决定吸取历史教训,不再随意屠杀百姓,转而寻找本地有名望的人,安抚百姓。

大理被攻陷后,国王段兴智弃城逃到滇池地区,大理国灭亡。蒙古军次年在昆泽(宜良)擒获段兴智,不但不杀,反而重用他及其子孙。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实行行省制,而大理被特许实施大理总管府制。公元1274年,在中庆(昆明)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大理改设为“云南行省大理路军民总管府”,段氏子孙一直世袭“大理总管”。

元朝皇帝还两次降下保护大理崇圣寺的圣旨,使大理白族佛教文化继续盛兴。

元世祖平云南碑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这真是,俱往矣,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多少朝代兴与衰,任凭金戈铁马呼啸而过,留得悟字香火续传。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我是海西,我在大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大理旅行、民俗、历史和情感的故事,请关注“大理海西说”,晚安,好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