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让孩子学会社交
父母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方式,主要是用语言的形式,能够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是父母上岗的一项重要技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eaca015af59dafd2.jpg)
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甚至是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就开始了,从一开始的眼神、动作,到孩子学会说话以后的语言,我们每天都在和孩子沟通。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和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我们来看看一段妈妈和孩子典型的对话方式:
“淘淘,已经7点了,放下手机,赶紧去写作业!”
“妈妈等一下,我玩完这一局。”
过十分钟,孩子还是没有动,“快点,马上去写作业!”
——命令、指挥、控制
“再不写作业你就永远别想碰手机!”
——威胁
“天天这么磨蹭,不上进,看看你考的这点儿分数,我都替你臊得慌,你还有脸见人啊?”
——指责、讽刺、挖苦
“你都这么大了,一点儿事都不懂,我天天这么陪着你,为你操心,你对得起我吗?”
——苦口婆心、讲道理
这样的对话最终以母子大吵一架、不欢而散结束。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f66517acee4094e6.jpg)
我们来看看,这段对话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命令、指挥、控制、威胁。这样的对话,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我”自己的感受是不被父母在乎的,或者是“我”的需求并不重要,这种感觉会让孩子害怕父母,制造了对父母权力的恐惧。孩子感受到的是人可以被比自己强壮、厉害的人伤害。而这些感受会让孩子觉得屈辱,进而产生怨恨和愤怒的情绪,往往导致他们产生敌对情绪、发脾气、反击、抵抗。
指责。“天天这么磨蹭”“不上进”,给孩子贴标签,表达了对孩子的不接受、不认可。孩子感觉自己缺乏能力、自卑、愚蠢、没有价值。孩子的自我观念和价值感就是由重要他人建立的,主要是父母和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就像是催眠,并写入孩子的潜意识中,让孩子给自己打上磨蹭、不上进的标签。如果父母长期这样,这个标签就会内化成孩子的一部分,他终身都会带着这个标签生活,也会活成父母给他定义的样子。
父母对孩子的负面评价会引发反评价,“你自己还不是不上进,连个网上购物都不会”。负面评价还会让孩子对父母关上心门,什么都不和父母说,“我才不和他们说呢,说了还不是让他们修理一顿”。
对孩子指责、评价会让孩子摆出防御姿态,一下子就站到父母对立面去了,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和愤怒,即使父母说得对也不听。指责和评价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们。
讽刺、挖苦。这样的沟通会给孩子的自我形象造成巨大的破坏性的影响,会使孩子感受到屈辱,此时孩子会对父母产生强烈的敌意,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对抗父母上,根本不会再关注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对,更不可能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讲道理。这样的沟通一是会让孩子感觉妈妈在用外界的权威压自己;二是会感觉你否认了他的判断和感觉,你不相信他作业多、作业难的判断;三是会让孩子感觉很内疚;四是被人居高临下的批评教育,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卑微的,自己是从属地位的,自己是错误的,自己没有能力,自己很无知。孩子听到这些话以后可能不吭声,也可能会和你争辩几句。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4e3f7deb3c483f6f.jpg)
但无论孩子说不说出来,他心里会更加烦躁,会产生抵触、沮丧等不好的情绪。心里对父母生出怨恨,会摆出防御姿态,“就你聪明,就你懂”“其实你说得这些大道理我全知道,用不着你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