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总结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2人  TimBao

本文仅为我18年绩效答辩PPT内容记录,记录我18年的全年工作重点和成绩。

工作概述

2018年我转岗到新的业务线,这里仅以ZC代替(为了不泄露公司内容)。此业务线背景是:公司第一款App,也是公司最核心业务、和最赚钱的业务。同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App,经历版本最多,维护人员更迭最多的项目。

我接手项目后,梳理一下项目整体框架和代码后,对比后续的产品需求后,发现我们面临三个主要问题。

一、历史包袱重

二、 新需求的挑战

三、 团队建设难题

针对以上三点问题,我对2018年全年任务进行整体规划:

修炼“内功”

下面分别介绍下这五个步骤我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一、 架构设计

整体架构

业务组件化后,为了开发和调试方便,采用的使直接在主工程中采用Development方式接入开发,由于涉及的业务线比较多,需要同时操作多个git repo,所以我使用bash和python对git命令进行了封装,可以实现:

  1. 一键配置开发环境
  2. 同时操作多个repo仓库
    避免具体开发人员频繁切换路径提交代码,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在设计完架构的同时,也把CI提前搭建完毕,从开发到集成测试整套流程,有效保证后续开发进度。

二、业务重构
重构目标有“四性”: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

从上至下依次进行

重构中为了保证代码规范性和一致性,引入SpaceCommander工具,对git commit进行绑定,只有符合规范的代码才能提交到repo上。

三、提升稳定性

  1. 整理《iOS常见Crash原因及解决方案》。对我们线上的前十种Crash进行分析和整理,避免编码过程中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2. 在Jenkins编译中集成OCLint对代码进行静态分析,针对有隐患的代码进行修改。
  3. 既要在必要的里程碑节点进行CodeReview ,同时也对每个commit(非UI部分)进行review。
  4. 自研CG项目,对线上Crash进行拦截,为后期分析和修改提供基础,同时提高用户体验。
新老版本线上崩溃对比

四、优化开发流程

Git Flow流程规范
简化格式:git commit -m "<type>: <subject>"
<type>: <subject>
# type 字段包含:
# feat:       新功能(feature)
# fix:         bug jira 编号 + 修补bug描述
# refactor:重构(即不是新增功能,也不是修改bug的代码变动)
# style:    格式(不影响代码运行的变动)
# chore:  构建过程或辅助工具的变动
# revert:  回滚到上一个版本
# docs:   文档(documentation)
# test:    增加测试
# demo: demo改动

五、团队建设

针对两个不同团队成员的相互融合,特别使两地的团队来说,沟通是最大的困难。团建聚餐和旅游是最有效的熟悉方式,其次是内部培训,也是沟通交流的好办法。

围绕四步进行

以上内容,基本就是我今年做的工作概述,主要围绕"内功"这个词进行,虽然看起来内容不是特别多,但是实际上,既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又要同时进行重构开发,还要照顾到每个人员,所以2018年我真的是非常累,但是最后成果也非常好。不论是负责的项目还是成员答辩情况,感觉2018年没有白过,收获多多。

希望2019年的计划能顺利进行,并有更好的成果输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