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儿面前哭穷的父母却把钱给了别人
如果不是因为生病偶然路过表姐家商店,宛宛怎么也不会想到经常在女儿面前哭穷的父母却把五万块钱给了表姐。
宛宛也不知怎么回事,还责怪父母怎么不去自己家里,要来麻烦表姐。自然而然也就陪着,直到最后父母从蛇皮袋里掏出一沓钱,交给表姐,要表姐存起来。宛宛才明白父母的来意。
当然,父母估计也没想到会碰到宛宛,有些尴尬。
站在红绿灯路口,宛宛却不知走向哪里?从心里涌出三个字:“太委屈”
我也是你们的孩子,不是你们的债主。
宛宛家姊妹三个,宛宛是家里的长女,家里还有两个弟弟。自小,家里条件不好,父母经常忙于生计,家里什么事都是宛宛担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什么洗衣、做饭、除草、摘菜……都是宛宛在做。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能干的小大人。
再后来,姊妹三个只有宛宛上了大学,然后工作嫁人,离开这个家。两个弟弟也先后成了家。但是宛宛对这个家的责任还在,习惯性的为家里买油盐酱醋茶,逢年过节为父母买吃买喝买衣买鞋给钱。
父母也极度的依赖宛宛,有什么事都要叫宛宛。小到家里的炉灶坏了,大到晚上母亲突然生病,宛宛都是第一被通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
宛宛从来没有想过这有什么不妥,一直以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然而今天的这场偶遇,让宛宛想到了很多往事:
其一:春节宛宛领孩子去父母家,不管见不见到弟弟的孩子,父母总是要提醒宛宛要给弟弟的孩子留压岁钱。宛宛的孩子从来没有得到过两个舅舅的压岁钱。宛宛一直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直到孩子懂事后给宛宛说:妈妈,每年春节出压岁钱,你到外婆家是纯赔钱呀。
宛宛吞吞吐吐给母亲说,孩子大了,舅舅们也该给外甥压岁钱了。
母亲回应:就那吧,你家生计好,过得去,不缺那压岁钱。
母亲如是说,宛宛心里堵得慌,却无言可对。宛宛一直以为这也是应该的。
其二:宛宛的二弟因赌博欠高利贷,宛宛拿了三万,大弟拿了二万解了燃眉之急。怕父母担心,也从未与父母谈起。只是交待二弟有钱先还哥哥。
谁知二弟不争气,几年下来吃吃喝喝,根本不提还钱的事。大弟媳妇不愿意,打电话给宛宛,说宛宛当时给了小弟三万,也得给大弟三万。手心手背都是弟弟,凭什么小弟有难当姐的就给三万,现在我们也缺钱,你也得给我三万。
气的宛宛挂断电话。思来想去还得给父母说。一听说怕兄弟俩有矛盾,母亲决定偷偷给小弟还钱,但是当宛宛试探性委婉问母亲:“妈,你如果有钱,我可以先替你保管。”母亲一下子崩溃了,对着宛宛大喊大叫:小妮子,我哪有那么多钱,你给你弟的三万是你的事,我没有你什么亏欠。我都没说过你呢,我给你弟弟盖房子娶媳妇,你给娘家出过一分钱没?你问问村里盖房子出门姑娘都要出钱的,你给过没有?
宛宛一下子懵了,她没有想到平时自己紧衣缩食不间断的给予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真是农村话所说的“门缝里塞暗财”,父母感受不到这些付出。
宛宛的心哇凉哇凉的。这就是自己的父母。
其三:母亲身体不舒服,需要买药总要给宛宛说,宛宛问:这些情况两个弟弟知道吗?父母支支吾吾,说什么他们都小,不懂。宛宛真无语,两个弟弟都奔四了,还小?
宛宛不是怕花钱,而是怕父母哪天真的身体出状况,离父母最近的两个弟弟一无所知。再说,两个弟弟也该承担责任,该长大了。
那年春天,父母卧室发生一起火灾,好在不太严重。宛宛一直以为父母年纪大了,也曾试探问过父母如果要存钱不方便,宛宛可以替父母保管,而父母总是会说:“哪有什么钱呀,我们年纪大了去哪儿挣钱。”
如果说父母怕两个弟弟把老本掏光了不敢把钱交给儿子倒也有情可原,可是没有想到父母宁可把钱交给表姐保管,也要防着自己的女儿。
宛宛很想哭,但还是忍者。知道交谈中母亲说自己的腿抽筋,吃钙片也解决不了问题。宛宛习惯性到药铺咨询医生母亲的腿抽筋,吃钙片无效果该怎么办?医生说那是身体对钙吸收不好,需要吃胆维丁乳。
“只是这种药有些小贵,98一支。你看?”
“没关系,只要有效果就行。”宛宛习以为常。
买了药买了钙片宛宛送回家,没有见到父母。宛宛把药放到厨房的窗台上。晚上打电话,父亲接的电话。当宛宛告诉父亲放药的地方以及药的吃法准备挂电话时,父亲有些小心的问:“宛宛你要不要给你妈妈说话?”
宛宛这才意识到以前打电话总是先给母亲说话的。但是今天宛宛却没有那么强烈的说话的欲望,只是交待母亲想吃啥自己买着吃吧,又不是没有钱,别再躲躲藏藏的了,我又不会花你的钱的。
电话里父母有些尴尬:“瞧你这孩子说的,你放心,爸妈心里有数呢,妮子,不会亏着你的。”
有数吗?
二弟结婚,父母一直要求宛宛去订酒席,宛宛因有事没有去,是大弟订的酒席付的钱,回家父母一听说是大弟付的钱,立马拿出钱赶紧送到大弟家。
那年春节宛宛给父母1000元钱,父母告诉宛宛,大弟每年春节也给父母1000元。后来宛宛才知道,两个弟弟根本就没有给过父母钱。
当亲戚邻居羡慕父母有个贴心的女儿,不是给钱就是买衣买物。父亲却说:她上学时花我的钱多着呢,现在给我的只不过是利息而已。
平时宛宛好不容易攒个三百五百的,弟弟习惯性一伸手就拿走了,而母亲总是一句话:你给你弟花的钱都记着,以后让你弟还你。
还过吗?可能还吗?
……
一直以为对父母亲人的付出是一种习惯,从未想过回报。即使在婆婆家遭遇种种刁难宛宛也总忍着。但当今天看到父母宁可把钱交给他人也不愿意给女儿,宛宛实在是委屈极了。
宛宛想说,爸爸妈妈,我也是你们的孩子,我也想享受你们的宠爱。我对你们的回报是一种习惯一种感恩,请您们也心疼心疼您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