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二十之尾篇

2020-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九月天_静

          一场疫情,一次心理与身体的漫长抵抗,拨云见日,云开雾散是肯定的,但没人愿意再去回忆这个令人焦灼的春天。

        持续到今天,谁也不敢说疫情已到了拐点,哪怕重中之重的武汉都已出现了个位数的可喜变化。中国全力抗疫之时,世界也不太平,横跨欧亚大陆的几十个国家都已经开始面对疫情的传播。对我们而言,输入性病例意味着还需等待。

        等待是一种长久的期盼。

        疫情日记写了这么久,记录了一些特殊时期的所见所闻,一定程度上,它也帮我舒缓了紧张的状态,让我认清隔离以后的时光可以有哪些改变。

        简单梳理这一个月的变化:

        1.生活上,下厨更有感觉了,在家里储备并不丰富的条件下,合理整合蔬菜和肉的搭配,吃的还算丰富。炒菜技能也有了提升,跟着菜谱学了新菜,这样的改变很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吃月半了。

        2.学会了一项技能——发面蒸馒头。以前总是买着吃。这次疫情,断绝了买的可能,尝试着发面,蒸馒头,做包子,烙锅贴,烙葱油饼,做烫面油香,有成功也有失败,总体来说不错。还尝试了无数次蒸蛋糕,蒸面包,吃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也让我有了更多发面心得。

        3.练琴——学会新曲子。去年十月接触萨克斯,开始了音乐之旅。工作忙起来经常缺课,假期在家巩固练习,学会了《祝你生日快乐》,《虫儿飞》等简单的曲子,有合适时间拿出来练习,对身心都有帮助。音乐的陶冶能力真的很强大。

        4.陪伴孩子,帮助他养成了几项小习惯。情绪平和,态度认真,语言耐心,家长改变了,孩子自然会改变。从孩子的话语中,能看出对我的肯定,付出就会有收获。

        5.工作上,值班和加班交替,直到正常上班。工作是安身立命之职责,没什么可说的。还是应该树立目标。

        6.学习上,不忘阅读书籍。重温《活着》,加深对生命的感悟,这不是空话,只有思考才能让人冷静。因这段时间信息爆炸带来的无所适从,又读了《乌合之众》,从心理角度学会看待问题。最近没坚持阅读,读书里的《每天读点哲学》还需重温,还有家里一些好书没读完,学会安排好自己的阅读时间,写出来也是给自己提个醒。

        7.不好的一点,从开始的早睡早起,到现在越熬越晚,一步步滑向深渊。有一种无力是明知应该改变却还未行动起来。

        应该反思的方面也有。

        一是把时间花在写日记上,收获的是个人感受清晰了,会表达了。落笔写下的文字不优美,但踏实。

        蔡康永对目标有过这样一段表述,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倒过来想,十年后你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呢,现在就去努力一点点积累,可能十年后收获的是新技能,内心成熟这些你一直盼望拥有的。

        二是没有拿出一点点时间用来锻炼。总吃不胖一直是我引以为豪的,对于女人来说,面条的身材和姣好的面容一样重要。可是我不一样啊,经历过生病的折磨,却依然没有行动起来,这是最自己最大的放纵。

        新的一年,生命和健康再一次摆在面前时,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有多重要。知道了就行动起来吧,给自己一些动力,不为恢复更面条的身材,只为十年后依然拥有健康的身体。

      疫情还未结束,国内的大好趋势被国外的形势紧迫困住了。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培养出来的,哪怕春已暖花已开人不赏,都比不过盛夏的果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