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阶级分层的90后,未来何去何从
有次饭局上,一位70后大叔很轻蔑说了句:“现在90后真矫情,做事一点也不踏实,动不动就辞职,什么诗呀,什么远方呀。压根不懂我们那个年代创业艰辛。真不知道,现在的90后,未来能闯出个啥名堂。”
我听完后,内心“呵呵哒”了一下,然后默默夹菜吃饭,默不作声听着大叔掰着他过去的“光荣岁月”。老实说,出身于一个经商家庭,从小听着各类创业发家致富故事的自己,一直以来对于创业者充满着敬佩以及向往之情。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富,我越来越意识到父辈那个年代靠创业发家致富,并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有多厉害,更多是那个时代所给予的机会罢了。以养育自己家乡——柳市(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为例,倘若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没有国家政策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没有国家大力建设基础设施的话,柳市的低压电器又能何去何从呢?柳市又怎么会冒出那么多“热血沸腾”的创业者故事呢?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跟我说,他最近在看一些温州人创业的书籍,然后很感慨温州人身上的那股狼性创业劲。我看了下他所说书的书名以及翻了几页后,就劝他不要再看下去,因为这些书只不过是在卖故事,一味推崇个人的价值,而忘了肯定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记得路遥《平凡的世界》有这么一段话,“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过程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常青。”
也正因为如此,自己在看待那些成功创业者的故事时,不再过于去肯定他个人的价值,而是更愿意去分析他所生存的环境以及他周遭的人。老实说,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鼓励城镇化建设等等,都给60后和70后带来太多的发财机会。他们那个年代,只要胆子大,顺势而为,都是能够积累一笔不少的财富。当然,也因为国家政策对每个地区支持力度不一样,再加上他们那个年代人生际遇的不同,使得中国贫富差距很大,也使得他们的孩子,也就是多数90后的阶层越来越被固定化。
我成长于到处经商的温州,大学就读于“安稳就好”的重庆,现在工作于 “互联网精神”的杭州。这三座城市,让我遇到的同龄人,让我越来越意识家庭背景以及生存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且多数90后的阶层,从他们出生那刻,就已被固定。
在温州,很多同学家里大多都是经商的,因此他们多数会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父辈的行当。而他们父辈给他们积累了财富和人脉,给予他们在创业当中的大量试错成本。认识一位关系处的不错富二代同学,她大三的时候,就选择留学于英国,每年费用差不多二十来万,从本科到研究生,她差不多在英国呆了五年多时间。在她还在读本科的时候,她就想着在家乡柳市开一家高逼格的美容院,然后她父母用钱支持了她的想法。虽然后来那家美容院没有继续经营着,但那个项目,却给她带来很多创业经验。可她这个创业经验,是她父母用几十万帮助她获得的。换做寻常家庭,估计是拿不出这个费用去换取创业经验。现在这个同学已英国硕士毕业,然后打算在家乡捣鼓着另外的创业项目,前不久还让我帮忙着取名字。老实说,心里还是挺羡慕那些家里能够帮助着创业的同学。M是我在温州认识的另外朋友,我在很多文章里写过他的故事。他大学毕业后,先是在昆明一家国企上班半年,后回家乡温州ZT工作,然后实在忍受不了重复性工作,又一个人开着车,跑到成都闯荡了。曾经我以为M家境一般,还这么折腾,实在难得可贵。但是随着和M深入认识后,才发现他出身于家境还不错的经商家庭。他父母给他买了车,给他在成都付了房子的首付,而这一切,都能够让他较为安心做点内心想要折腾的事。前两天,M还在跟我说,他在成都买的房,涨了20多万,而这差不多是一般上班族三年不吃不喝的工资。春节回家的时候,和一些同学聚餐,发现他们所讨论的话题不是职场如何升迁之类,更多是如何寻找创业项目以及哪里的房子比较适合炒作购买。他们讨论的话题,让我有点惶恐,惶恐于自己的局限与格局。
而在重庆,我认识很多出身于农村家庭的同学,对于他们而言,不是没想着去折腾捣鼓点什么,只是日渐增长的房价以及日益衰老的父母,还有读大学所欠下的助学贷款,都让他们的日子步履艰难。在重庆读大学的时候,我认识一位很有想法的同龄人,曾一度认为他应该会走向创业之路。但是因为没有背景,没有人指引,还有家里债务要偿还,他最终还是选择安稳工作。D是我大学同学,江苏人,现定居于重庆。他有次回家经过杭州东站,我又因为在东站边上班的缘故,所以我们曾在东站短暂聊了半小时,也知道他的一些近况。D大学的时候,就是位很折腾人,然后不断找能够发财的项目,但一直都是处于失败状态。临近毕业的时候,D还是选择一家德资公司上班,拿着比同时期毕业同学要好的待遇。但内心不过于安稳的D,还是想着能够折腾出什么项目。于是他把家里给他买房的首付钱,拿出了部分,做起了兼职卖水果的行当。那段兼职创业时间,晚上十点多,D去重庆江北机场拉货,然后凌晨三四点才睡,早上八点的时候,又匆匆赶去上班。下班后,跟几位朋友做微信推广,线下推广等等。毕竟年轻,毕竟精力有限,D这个线上卖水果项目还是失败了,并且让他亏损了七万多。蠢蠢欲动要涨价的重庆房价,以及害怕将首付钱亏没掉的D,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创业项目,在重庆买了房,回归到了正常上班族的生活。现在的D生活过得有点紧张,一边供着房子和租房,一边谈女朋友的开销,让他基本是月光族。记得那天在东站,他说过一句,房贷没还完之前,都不敢再去折腾些什么了。听完后,不知为什么我的内心有种凄凉感。
在杭城,我认识了些没有正式工作,但却有着不错收入的自由职业者。因为互联网的便捷,让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协同一些工作,然后获得尚且不错收入。而在分析这一类人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多数人家境都尚且可以,例如旅游网红同学,他父母已经给他在杭城买好房,而他可以很安心并且愉悦做着自己兴趣的事。S是我写文的时候认识的同龄朋友,杭州人,大学就读于杭州,然后留学于法国的硕士。虽然有时候有点不适应S的炫富劲,但却欣赏她身上敢想敢做的劲,以及从来不在乎别人目光的品质。她硕士还没读完的时候,就跟别人折腾着“网红服装”的项目,成为网络卖衣服的自由职业者。在和S多次聊天后,才了解她背后有着不断支持她的父亲以及周遭人都是有钱的网红创业者。家庭条件和周遭环境,都在不断驱使着S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此不管是在温州,还是重庆,亦或者是杭州,所碰到的人以及个人的经历,都让自己越来越意识到家庭背景对我们这代人的影响,以及多数同龄人阶层已经在被固化了。我在ZT工作的时候,曾有点不屑于那些为了加班工资而去假装加班的同龄人。可当我经济窘迫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没有家庭背景,企业里的小螺丝钉,看不到未来的升迁希望,互联网带给他们的欲望,都在不断迫使他们为了加班工资而去加班。倘若我换成他们,房贷要供,孩子奶粉要买,父母看病的钱要出……这一切真实而窘迫的生活,也会让我选择为了加班工资而假装加班的。 所以,你不得承认90后这一代,多数人已被阶级分层,并且对于很多处于底下阶层的人,是很难去摆脱的家境以及阶层所带来的影响。有人鼓吹互联网能够改变90后阶层,但不得不承认伴随着互联网的时代,也是资本的时代崛起,而资本的时代,更多还是取决于你所在的阶层。或许这也就是学区房这么贵的原因,因为买的不是学区房,而是买的阶层。
那么,被阶级分层的我们,未来又何去何从呢?我还是想起了《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说的那段话:“我没有考虑这么全,我面对的是我的现实。无论你怎样想入非非,但你每天得钻入地下去挖煤,这就是我的现实。一个人的命运不是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了的,至于所谓理想,我认为这不是职业的好坏的代名词。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当然,这不是说我愿意牛马般受苦,我也感谢井下的劳动太沉重,你一旦成为这个沉重世界里的一员,你的心绪就不可能只关注你自身……”或许被阶级分层的我们,一辈子都难以改变命运,那么就尝试去改变自己的心态,并且在改变心态中,努力尝试去寻找机会,然后大胆拥抱时代所带来的变化。虽然互联网时代伴随着资本时代崛起,但还是能够给草根阶级的人带来一定机会。身边就有家境不怎么好以及自身也不怎么知名的旅行作家朋友,一个人在上海为了作家和旅行梦,苦苦煎熬着,也通过互联网赚了点钱,虽然不多但却能帮助她完成旅行梦。我自己也是通过互联网,额外赚了点兼职钱,虽然比起正式工作少之又少,但是却增加自己不少成就感和自信感。
我给这篇文取名为《被阶级分层的90后,未来何去何从》,想着自己应该能够在文章当中给同龄人提点建议。可我同样作为一名90后,也还在苦苦为生存挣扎着,自然也就不能够提出能够帮助同龄人的建议。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同龄人调整心态,在寻常繁琐的日子里,寻找自己的价值。未来不知何去何从,那就好好关注当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