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炼成记之《车展》

2020-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华琴亲子关系

几番谈判,讨价还价,盖上合同章的那一刻,又一场车展敲定下来。

两年来参加了大大小小的车展不下于30场,对我们来说就像周期循环一样,没有当初的好奇与喜悦,有的是只是对车展效果的担心。

这周又有新人加入,年轻的团队有总是激情有余而经验不足。车展前总会把之前车展总结的识别客户的方法分享他们,对即将参加车展的他们有些参考和启发。

以前我会观察销售顾问接待客户的数量、经理的谈判成交率、经理的谈判方式,一来可以作为后期考核的一个依据,二来学学谈判技巧,看看经理是怎样一步一步拿下订单。

经历过几任经理,性格不同,拿下订单的方式也不同。他们有几个共同特点,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比如各种车型的特点配置,无论客户问到那一块都可以聊一聊;政策价格理解透彻,适时给客户争取到优惠;阅历经验相对丰富,倾听、适时主导话题。性格能力不同,订单成交率也会有不同。总起来说,外向热情、善于倾听,加上能力强、成交率会很高。

这两年,经常会听到销售顾问说,现在客户太难拿下了。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加上这两年大环境,市场已经很透明,不是原来的市场了。

这次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客户,看看在什么情况下我会交订金。

客户一:三十多岁、银行职员、一个人

这个客户是老板的一个朋友介绍的,意向车型是1708的探歌,要到车展来。我负责在车展上接待,然后把他带到经理那里就可以了。

接到客户的第一印象,斯文,彬彬有礼,符合银行职员的形象。简单自我介绍后,我就带他到展台。一路上音乐声、喧闹声、不太适合交流,加上他大部分时间在接电话。穿过长长的展道,我们到达了一汽大众团购的展台。

了解情况后,经理就和他聊了起来。车型已经看过,剩下的就是对比价格。经理按照最大优惠报给客户。客户还是比较实诚,他告诉我们已经在两个地方询问过价格,各项明细也和我们说了。经过经理对比、分析,其他店在车价上优惠很多,但后期其他项目的费用拉高了,所以总价差不多。

客户表示,还有另外一家店邀他过去,可以优惠四五千。这个价格基本已经到底了,对我们来说,真的只是开个首单,走个量。况且两家报价差不多,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另外一家有这么大的优惠不太现实,可能只是邀约的噱头。当然贵有贵的道理,便宜也有便宜的原因。这位经理刚从一汽大众4S店出来,所以对里面的销售模式和售前售后比较了解,客户也是观望了大半年,两个人聊起来没什么大的代沟。在我看来,价格差不多合适,聊得也还算可以,客户确实也要买车,接下来应该就是签订购车合同了。然而客户说,他再考虑考虑,后期再联系。

也许客户没有对我们足够信任,也许对优惠更多的那家报有希望,总之客户今天不打算订车。

客户二:四十岁左右、女客户、带一个男“军师”

中午我安排中餐的时候,这对客户已经和经理谈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车型满意、价格也接受。得知他们有旧车,经理告诉他,后期还有个三千左右的补贴。客户想要二手车评估师评估一下,经理当时一口就答应了,其实评估师当天不能过来。

安排客户吃中餐后,销售顾问就陪着客户聊聊其他的,我们也试着和客户说,旧车置换后期上班可以再办,可以考虑先把新车订下来,此时客户已没有刚才的购买欲望。客户没有下订金的意思,想要看看其他车型,打了几个电话。一个小时后,客户说亲戚说他们的车买贵了,暂时还需要考虑考虑。

这是车展我印象比较深的两个客户。第一个客户很理性,有自己的主观想法,并不会受销售经理的引导,在整个谈判中,迅速收集信息比较分析,并不冲动做决定。

第二个客户当时是有冲动消费的欲望,虽然超过了他们的预算,但我们没有把握合适的时机。客户冷静下来,看看自己的钱包,还是慎重考虑。

我如果在客户的角度上,我当时可能会订车。我看中的东西,如果我了解到了大概的行情,这家差不多,我确实也需要,可能会订;虽然别人给我推荐了超过预算的物品,但我喜欢,自己也可以承受,我也会买下来。

突然发现,我是那种比较容易拿下的客户,不用斗智斗勇。其实,这是有一个前提的,那是因为我报着一个信任的心态在听他们谈判,如果我不信任,他们说的再好,我可能也会在心里嘀咕。

所以信任是第一步,加上你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对客户的了解,成交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这个时代信任是很宝贵的,所以如何打动客户,取得信任是我们需要不断打磨的技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