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小学语文教学片段展示·后感
受教学发展中心邀请,昨天利用一天的时间,足足听了37节教学片段展示课,时间长达近9个小时,说句实话,还挺累的。不过更多的是收获,毕竟每一位老师来上一堂这节展示也不容易,这里包括的是机会难得,能有这样的机会现场聆听老师的展示,还是能学习到不少的东西,远远胜过个人的辛苦。
对于比赛课,个人觉得若要出彩出新,这里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只能说,努力了就有可能,不去拼那就没有了可能性。
1、选对合适的课题很重要,特别是那种可以层层推进,情感可以不断升华的课文相对要好一些;如果选那种情感趋于平实的课文,一般只能是铺陈直叙,能把内容讲清即可,可能在情感上就难以渲染起来,相比而言,营造起来的课堂氛围可能就趋于朴实一些,换言之就是难以走进听课的师生内心中去,可能而知难以得高分。不过这也与授课者本人的取向或许也有些关系。这个点需要注意和甄选,但也有可能是因人而异;
2、“一开口就知有没有。”教师个人的出场很重要,一发音就能判断老师的基本基调,这就决定了有些老师属于是比赛型,有些老师可能适合搞讲座类的。不管是哪一类,教师表达时的语调要抑扬顿挫,要有感情上的饱满度,要有高低起伏;个人音色是无法改变的,但个人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必须是有志气和自信力,授课者自己都乏力无为,怎么样撼动听课师生的内心呢?
3、授课老师务必对文本的内容要了然于胸,做到充分的熟悉,把握学生,因为之前的反复打磨,这是有助于驾驭课堂的底气。这个反复练习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一分辛苦一分得,唯有“量”合理增长,方能有教师的“质”的突破。
4、语文课归根结底是回归“语言文字的运用”,所以要善于抓重点词或关键词(前提是必须围绕文本)来品味,揣摩文字绝不可脱离文本过渡延伸,那样的语文就会失去了语文课本来的味道,会不经意间缺少了语文味,弄不好就上了班会课,或政治课,那就本末倒置了;
借用肖培东老师的话:
情境没错,脱离文本阅读的情境才错。
活动没错,跳脱语言学习的活动才错。
任务没错,悬空语文教学的任务才错。
大,也没错,流失了语文学习实实在在的小的大,才真正错了。
语文教师勇于课改,创新教法,更是没有错,但因形式而形式的追求,在最好的教学年龄忽视对文本解读、语言品析和语文教学规律的探究,错失自身语文教学素养的真实提升,这,才是最为可惜也最为伤痛的错。
听说读写才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所有的情境设计都是为了更好的实践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
语文课,让朗朗书声回归!
5、若要保持在专业学科教学的前瞻性,永远要以谦逊的学习态度耕耘在一线上,同行互助,专家引领,都是学习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多读书,要请同行老师来指导,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在他人的建议中能有发现和改进,懂得自我清醒、警醒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