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察(33):自我反思

2020-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古阅育儿

今天带女儿在楼下玩的时候,一个奶奶说看女儿最近的状态,没有之前活泼了,以前经常跟其他孩子一起追着玩。

我看着女儿的样子,感叹说:是呀。

再看看女儿的状态,坐在扭扭车上,也不骑,就在那里看着别人玩,自己一动不动的。

我当下心中也开始着急,走过去对女儿说:你要动起来,自己玩,不要坐在这里一动不动,蚊子咬呢。

我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感到烦躁和焦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呢?面对没有满足自己期待的事情,我就容易升起烦躁的情绪,这似乎是一种条件反射。

烦躁的情绪背后又是什么呢?是担心,苦恼和不安。

我期望女儿能够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小伙伴自如的玩到一起。

如果做不到又会怎样呢?会生活的不开心不如意。

再反问自己:这是真的吗?

这不是真的。

那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呢?

我期待女儿按照自己的期望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符合自己的期待,这是一种掌控,并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另一方面,对于人际关系,其实更多的担心和焦虑是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投射,把对自己的不接纳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自己做不好做不到的事情,期望孩子能够做好,能够有所改变。

因此,我需要做的一是放下对孩子的掌控,看见真实的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孩子,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二是接纳自己,从最小的行动开始做起,慢慢寻求改变,走向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