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周训练-20200716-感受力4总结

2021-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aheji

感受力训练第八周

学生:兰西

完成日期:2020/07/26

1.看这篇文章,你去体会自己是否有分裂的补偿模式,你未来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分裂这个补偿模式。同时从这两篇文章中你还有什么收获,这些收获你如何去运用到你的生活中去。

我隐约记得第一次深刻感到分裂是六年级的时候,我很喜欢荡秋千,一个人坐在秋千上感到内心不快乐,还不得不带上面具,告诉周围的人我很快乐,我过得很好。那时候我非常困惑,后来我自己摸索出一个道理,认为世界就是这样,要“假”才能生存下去,我现在开始长大,必须接受这个游戏规则。一度认为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班上那些绿茶们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女同学,如果我想有朋友一起玩,也必须像她们一样奶声奶气的说话,一样的发型和穿搭,甚至使用一些小心机,让她们认为我和她们是同一类人。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能清晰的感到自己的分裂,有黑暗面和光明面,中学的时候我还看了一些老子的书和外国哲学书,老子那种思想甚至让我产生避世的想法,外加自身情绪波动很大,听不进别人的话,自然分裂越来越大。当时知道了有双重人格这回事,还一度觉得自己内在就是存在两种人格,她们彼此看着对方的行为。

如果可以再来一次,面对曾经的自己,我又可以为她做些什么呢?

成人世界真的只有“假”吗?我现在才明白,那不是虚伪,而是一种成人的状态。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清楚对方身上有什么你需要的东西,你只是拿了自己的一些东西和对方进行交换,这是身心合一的。如果感到“假”的话,那就是一种分裂。说明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归根结底,我们应该寻找的是自己内心的想法,尊重它,跟随它,自然可以做到合一。

当年最大的分裂来源于学习,枯燥无味,看不到终点,能力有限却又希望自己一下子就会。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一个想法:努力不一定就会成功,千辛万苦换来的一点点成功并不让人感到愉悦。这绝对是一种补偿模式,有了它,我就可以找到借口不去努力,反正我怎么努力读书,吃再多的苦也不一定成绩会好。我当时的心愿是想自己成为一个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可是我又用这个心愿不停的批评自己,那说明了什么?从现在的角度去看,就是我并不那么清楚为什么要做一个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或者说这个想法并没有完全得到内心的支持,也不是我真正的需求,所以我会用行为去批判它,去印证我就是无法成为一个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自己是永远骗不了自己!

想要调整自分裂的补偿模式,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和自己的价值,随之而来的就是由心而发的动力,去完成这件事。校长谈到真正的人生快乐的秘密就是:你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礼物,这样进入别人生活中,需要思考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我认为这是更高层面上的一种认知,在清楚自己的价值后,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可以给予别人什么。

有关认清自己想要什么的过程

在认清自己是谁的这条路上是最难走的,总会伴随着纠结,摇摆。在做来香港的决定时,我是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的,基本上是懵懵懂懂,像赶鸭子上架一样,莫名其妙的来了。我内心有很多的想法,我喜欢深圳的生活方式,我不认为孩子有过来读书的必要,哪里读不都是一样。我一直标榜自己是不会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生活的人,写到这里,突然我发现这也许和我的原生家庭有关,我妈就是愿意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的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我异常有压力,我排斥这种过度的链接。自然而然,我对女儿也是秉着一副你过你的人生,我过我的人生,我们是有交集也是平行存在的状态。

最终我还是来了,也许我内心更深的地方,有着一种信念,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的。套用现在最热播的《三十而已》的一句台词,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天,曾经的夏苗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张昱琳的妈妈。生命就是以这种方式不断延续下去,母亲总是会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这是一种天性,不是我想否定就可以消失的。

后来又经历了幼儿园选校的事,面临各种各样的学校,最后我选择了一家最合我需求的幼儿园。这是一家新开不久的幼儿园,就在6月被培侨集团收购下来,培侨集团就类似深圳育才教育集团,会有一条龙升学的办学体制。香港也有很多这种教育集团,我一早就看中了培侨集团,当他们开始招生时,我就马上去报名了。外界对这家幼儿园有很多负面的评价,说校长很势力,教材体系不够专业,以往没有拿得出手的教学成绩单(通常大家会参考毕业生的去向来评定幼儿园的教学成果)。当时我也纠结了一下,我已经交了Joyful(一家学术很强的学校)的学位定金,不去上学,也是损失一笔钱。最终我还是决定放手一搏,毕竟入读培侨集团的幼儿园等于拿到了一张入场票,这是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东西。我的主要目的在于小孩读什么小学,而非幼儿园。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想,我都非常相信自己,这是最适合我的需求的选择,莫名其妙就觉得自己非常之smart和有判断力。

下个月开始,周末我就要带着女儿赶往各个学校进行小一面试,很多学校除了面试孩子,还要会见父母,就是说要面试家长。今天的文章给予了我一个很好的方向,除了要思考这所学校能给予孩子什么的同时,在和校长交谈时,应该更多的侧重于我们能给对方带来什么?比如说我女儿母语是普通话,表明自己有意向强化她这方面的优势,可以培养她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强调我们本身是深港家庭,会有一些国内资源可以支持学校等等。有能力看到自己的优势并将其分享出来,这样的我就是那份难能可贵的礼物,不识货也没关系,人生总会有伯乐,完美!

2.通过前面的训练,去体会我最惯常用的防御模式和补偿机制有哪些(写4~5个)。对于这些模式,我如何在生活中去如何运用,又如何突破的,在实际案例中去分析,当我真正的突破后我的感受是如何。

躲入內在

案例1

如何运用:

这是我一个人际交往的经典模式,不能做真实的自己,不喜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我总希望自己可以做个小透明,别人看不到我,我自己的事情不想告诉别人。印象中小时候的我并不是这样,特别话痨,喜欢主动和人聊天,喜欢和人在一起。大约五六年级开始,懵懵懂懂知道了一些大家对女生举止的标准后,我开始觉得自己啥都和人说的举动有点傻里傻气,每次我一说多话,我内在就有油腻感,是一种厌恶自己的感觉。我想,就是这样我一点点的用外界标准去压抑自己,让自己不能真实的表达。

话多=傻里傻气吗?一些出来就知道不是这样的,很多人侃侃而谈,我们还很喜欢和他们聊天呢!我恐惧应该是怕被人知道自己的无知和内在的空白,或者说我无法接受自己内在空空,一和人聊天的时候,我就要去面对这个点,我无法面对的时候,我就会去排斥这种让我感到恶心的行为。

如何突破-恐惧:

没有人天生就满腹诗论,出口成章的,我们看到的大咖也是从小白一步步走过来。不去承认自己是小白,妄想一夜之间成为大咖是不可能的。欠缺什么就学什么,在这个资讯泛滥的年代,我可以从增强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入手,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优势及短板,告诉自己我很棒,逐渐消除在人前的自卑感。

案例2

如何运用:

我挺喜欢喝酒的,这也是一种代偿行为,就觉得喝酒的时候人很放松,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可以哭可以笑,做自己平时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微醺的感觉让我很开心,大脑可以暂时停止一下工作,我不想整天听到大脑的指令,觉得好烦。

这是我面对困难的一个经典模式,潜意识总是选择让我处于安逸区,喝酒可以麻痹大脑,让自己得到短暂的安宁,其实醒后问题还在那里。我会任由自己情绪行波做浪,选择把所有精力放在内耗中,而不是集中火力解决问题。在情绪无限大的时候,又选择借酒消愁,寻找一种放松和解脱。不断不断的如此循环,重复下去。

类似这样的情绪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我有意把自己弄得很疲惫,很凄惨,可以拿这个借口去逃避问题。比起解决问题,关注自己的情绪,放自己哭一场,纠结一场真的来得容易得多。比如说我不想做功课,我妈又硬逼着我做,那我可以选择呆坐一小时,而非拿起笔开始写,然后这一个小时就任由自己处于烦躁不安,消极,情绪低落,时间越久就越心虚越烦躁,又害怕被妈妈指责,产生愧疚感,整体感觉再度不好,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突破-羞愧:

这是自己选择的,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到现在我还记得高二我和一个女孩不想上体育课,逃到学校外买东西吃的事,走在回学校的路上,我非常忐忑不安的说,你说老师有没有点名啊?万一查到了我们怎么办?我朋友很淡定的说,你看,这就是我和你不同的地方,我走了就走了,是不会再想那么多的,查到就查到呗。

是啊,任何事你都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选择了就承担其后果就够了,没有那么多事儿。所以既然我选择了不做功课,我妈会对我发脾气无可厚非。既然我选择了用放大情绪的方式逃避困难,那就细细体会自己的负面情绪,没有必要一味的排斥它讨厌它的存在。既然我选择了借酒消愁,那就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是个喜欢用喝酒方式逃避问题的人,没有必要做了婊子又要立牌坊。当承认并愿意承担后果了,愧疚感就大大降低了。

如何突破-恐惧:

刚才有说到,我的负面情绪这么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我有意而为之,因为我要逃避问题,所以选择沉浸负面情绪中。在产生负面情绪之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坏情绪,我受挫万分,开始怪罪于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很差,从此背着这个标签负重前行。我内心是充满恐惧的,害怕生活不如意出现困难,从而使自己掉入情绪中,由于这种恐惧,我会对生活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衍生出很多代偿行为,强势要求身边人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对未来的事情产生焦虑,要到处打听信息来确保自己安全(八卦或拉帮结派),揣摩他人心思(被害妄想症),不轻易相信别人等等。一切一切的归因都是来自于自己想逃脱困难,唯一能消除恐惧的办法就是选择去面对困难,切切实实的去做。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我是可以做到的,我有勇气可以去面对的。经过了快一年的学习,我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会向之前一样很害怕的它的出现。我要再次为自己鼓鼓劲,我可以!我行!

取悦/和谐

如何运用:

讨好在家庭关系中或面对权威的时候会更为突出,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我不细说这个层面上的东西。今天我想讨论的是一些不被察觉但真实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讨好,让我慢慢察觉和回忆。我记得我学生时代有个好朋友,她对我很好,却总喜欢让我买东西给她,比如说我们出去买个零食,一人选了一包,到买单的时候她就会走远,让我来买。我买完后,她又走过来和我说,下次她会请我。我内心挺不满意这样的安排,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向她要那么几块钱,就总说算了算了。你要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她也不是,因为内在我挺排斥她这些贪小便宜的行为。那为什么还要和她在一起?这是因为我感到孤独的时候,她总有一些时间和我在一起,大家一起出去吃吃东西,逛逛街啥的。基于这个点,我无法离开她啊,也会纵容她的某些不合适的行为。

如何突破-被遗弃/寂寞

是的,我一想到她有可能会不喜欢我,会离开我,我就内心有点发毛,非常不想这个情况的发生。好似她离开了我,就没有人再对我好,再爱我了。这个案例中寂寞的根源在于我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事实是就算她离开了我,我也会找到新朋友。一个人选择交往对象,不是和你的过往有关,是和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有关。你的过往再不堪,也过去了,别人看的只是现在的你,而并不会关注过去。如果现在的你身上一直打着过去的烙印,摆脱不了过往的故事,给自己贴上不恰当的标签,别人眼里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你。别人的留下和离开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价值。

我看到了一个有关孤独感的本质的诠释,它认为孤独感的是源于对已失去、未得到、幻想中的自身之外的其他客体,所怀有的一种痛苦的渴望。反过来你想想,你没有的东西,别人能给你吗?你确定别人身上就有你需要的东西吗?事实会不会是其实对方也缺,根本没有能力给你,或者没有义务无条件给你。我想我能做得是,每当我感觉到自己在讨好的时候,怕对方不喜欢自己的时候,不去否定自己怎么这么无用,怎么又把自己放入低姿态,允许它的存在并看到自己的价值。我明明努力工作领导却不重用我,不代表我不好,也许我身上并没有对方需要的东西。这刚好给了我一个机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我可以去学习去提高这个方面,而不是纠结于自己所欠缺的,一味的去讨好,逼对方看到我认为的优点。我明明对朋友很友善很真心,对方却好像一点都不在乎我,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也许是我对别人的期望过高,超过对方认为该给予朋友的限度,毕竟人与人之间是两个个体,是有距离的。无论我怎么去讨好和低姿态,也无法扭转这个事实,我为了弥补内心的渴望,而去追求没有办法实现的东西,比摘星星还难啊。

控制/照顾

如何运用:

我也书中出现的情况,在职场中生活中,一面被资深的人压迫,另一方面又会对新人下手。这种手段挺变态的,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比如说我今天在外面受气了,回到家我也不让老公小孩好过,看他们哪儿都不顺眼,不按我的意思行事,我就不开心。

如何突破-恐惧

这种不适当的行为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从而产生了愤怒,无力感,悲伤等各种负面情绪。我经常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感受和忍受一切,就是无视自己的感受,明明被资深员工羞辱,反而当做是新人入职场的常态。之后在找到发泄的地方时,就犹如发洪水一样,完全不愿意去停止自己的行为。

职场里,如果我是新人,我可以这样做:

内在是肯定渴望被接纳,不要刻意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给予自己和周围人多点时间适应彼此。就算没有几个人喜欢自己没有什么不妥,毕竟我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遇到你认为的那种人和事的时候,明白你没有错,你是值得被爱的;理解对方也没有错,她也是值得被理解的,她有她的局限。别拿别人的过错来折磨自己,忍得了就忍,忍不了正面释放出来也是可以的,不把负面情绪积压在心中。

最后与其有过多心思关注别人怎么看怎么想,还不如把精力集中放在该如何提高自己工作技能上。

如果我遇到新人,我可以这样做:

认清自己的位置,不必恐惧会被取代,万一新人大放异彩,也是她有能力有本事的原因,提醒着我不能太安逸的活着,竞争让我进步。

保持觉察,我为什么会排斥新人?我讨厌的不是她,而是讨厌我自己唯唯诺诺的样子,总想制造同样的场景,看到别人尴尬不知所措的样子,一副自己有过不堪的经历,也想别人去体验一把的心情。这样会让我感觉到起码不是只有我才会这样,以此寻求心理慰藉。曾经自己被刁难过,过去了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留下这些不开心的创伤做什么呢。不喜欢这个人就不理她就好了,没有必要特意跑过去踩一脚,对彼此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当我真正的突破后我的感受是如何:

最近这一段学习增强了觉察力,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在感受,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我的感受是像一滩清水,清澈见底,看得清浮在水面上的树叶,也可以感知到水中鱼儿的游动。

特別想说一个事情,昨天半夜睡不着,突然我想起自己曾经胎停两次的事情,心中好难受啊,其实到了现在我还不是很能接受这个事情,一谈起生孩子这些事情,我就非常难过。昨晚的情绪来得非常强烈,一下子就被负面情绪包裹全身,我就开始落泪。我想都没想就开始摸手机,想打开手机看一下搞笑视频,转移一下注意力。当我出现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感到情绪减退了一点,怪不得会有代偿机制,它确实是从某个方面上给予了我一点帮助。很庆幸的是,我有意识到自己的代偿机制,我马上又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我告诉自己允许自己有悲伤的情绪,告诉自己这确实是一件让人觉得难过的事情。情绪没有停留太久,约莫10来秒也就走了,我高兴的是我能和它呆在一起。在那个时刻,我感觉到了它的寂寞,从来我就没有关注过它,只要一来我就赶走它,不欢迎它。它的那种寂寞,是种万年孤寂的感觉,现在我告诉它,我来了。能和自己真正呆在一起,感觉挺好的。

3.听录音思考:什么是事实性思维,什么是被自己头脑的概念牵着走,什么是真实的自己。你从这个录音中有怎样的启发和收获,这些收获如何运用到你的生活中去。带着觉察安静地做这些训练。

事实性思维: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个人的价值观和兴趣偏好所改变。不管我们是喜欢与否,接受与否,它都是真实存在。

被自己头脑的概念牵着走:主观意识强烈,有选择性的看待事实,接受自己能接受的,排斥或忽略自己不能接受的。

真实的自己:真真切切发生的东西,真实的情绪,真实的五感感受。比如说撞到了会痛,开心会笑,伤心会哭。

这个录音对我启发挺大的,帮我疏通了一个点-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案例1

我是个很容易有低价值感并有点自卑的人,一直让我过不去的坎就是自己有点胖,青春期的时候,身边的女孩都是长发飘飘,瘦瘦的,穿着校服特别好看。虽我只算微胖,我穿起校服就有大妈的感觉,尤其自己胸部比较大,高中的时候和男生一起感觉特别不自在。自己学习也不怎么好,思想消极,也不大愿意好好去学,觉得能混一天就算一天。大学后我开始默默努力,有一定成绩,成为大家眼里还不错的学生,却依然不开心,不满足又不奋斗。

这个经历的事实是什么?我有努力,确实也有一定的成绩,然而努力还不够,缺少精进精神。

由于我的基础太差,经过自己的努力能追上平均值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其次虽然我有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还是留有余地,没有用尽全力,我没有精进精神,觉得现在这样差不多还行,就不再继续努力了;最后我也有自己的优势学科,我选择了视而不见,认为是理所当然,总是拿短板去和别人比。

大脑给予的画面:内在有极强的否定自己的声音,我都这么努力了也只能混到这个成绩,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就是仅此而已了。我希望自己很优秀,尽管努力也只能走到这里,我能力有限,我无能为力。

我相信我的情绪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不愿意接受事实,又不愿意做出改变。要想改变,第一步得先接受,都是自己的真实状态,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接受一个幻想中的自己,却不能接受一个真实的自己,幻想中的我一定会不断不断的攻击真实的我,她要干掉这个真实的我,告诉自己,她才是真的。终究她只活在我的脑子里,而不是活在现实世界,终究她会被现实捏得粉碎。接受现实真的不容易,只有你接受了自己最难看的一面,才不会天天盯着自己的不足,真的是比班主任盯得还紧。接受了当下这样的自己,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

过去的事情让其过去,最重要的是现在

案例2

哈斯基这个案例梳理了几次了,情绪一次比一次减弱,这次还想继续说这个事,因为确实比较经典,每次的体会都不一样。

事实:公司决定要修改我的合同,如果我出现三期情况,薪资按原工资的三分之一发放。公司给予我两个选择,要么签新合同,要么就按劳动法赔偿,结束合同。

我所理解的:

老板不喜欢我/不帮助我-->我不好,不值得让别人尊重和喜欢。

我如果签了新合同-->代表我接受自己不如别人,都已经被欺压要头上了,还不反抗,依来顺受。

有人针对我-->从来公司都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到我了就这样,有人在那里故意搞事。

结果:

由于我内在有这些信念,引起了极大的情绪,很自然就拒绝了签新合同,放弃了这份工作。

事件还原:

事件过了这么久,抛开情绪去看整个事件,最大可能性的真相是公司处于财政锁紧阶段,说白了就是没钱,公司人事要尽量减少女性三期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把这个风险转移到人力中介公司。人力中介公司碍于和哈斯基的长期合作关系,也不好说不接这个活儿,为了最大保障它自己的利益,就想出了这一个保全三方的方案。

深入处理:

为什么我会不能接受事实,而有错位的理解呢?我内在有着更深层次的信念,我没有看清自己,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总希望去抓外界的东西来包装自己让自己feel good about my self,一件名牌衣服,一份得体的工作,一个美满家庭等等。当失去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就会开始努力尝试去抓住,实在是没法抓住的时候,就会想一些乱七八糟的借口和原因去说服自己,甚至直接否定自己,让自己相信因为是自己不够好才会导致事件的发生。换句话来说,如果我坚信自己足够好,就会有能力去看见别人的难处,以一种更积极的,不委屈自己的态度去和别人相处。比起别人是怎么想的,别人是怎么样的人,别人的目的是什么,我更应该要修补的是对自己的客观认识,认识到自己是怎么样的人,自己有什么需求,怎么才是对自己是最好的。

出了哈斯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多人知道哈斯基是什么,代表什么,大家更加在乎的是展现在眼前的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过去了就过去了,美好的东西留下,悲伤的东西让它过去,这是我在这次哈斯基案件处理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