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存不求真
李善友教授通过这堂课向我们展示了真理的本质。
首先教授先揭示了第一观点,为什么我们很难跨越非连续性?讲了三个案例,最后总结了一个观点,人类大脑有结构性缺陷。换个纬度,首先提出个问题,这个世界上存在客观真理吗?从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一直到康德的不可知论,再到休谟的归纳法,似乎我们在逼近真理,但结果呢?得出的结论是人类认知存在结构性矛盾。转回认知心理学,人类有两个思考模式,理性思考和感性思考,这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幅眼镜,首先人类进化,长达300万年一直是用感性思考,7万年前,人类进化,产生了理性思考,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跨越非连续性,但拥有两幅眼镜的人类就可以找到真理了吗?很遗憾,两幅眼镜都有先天结构性缺陷。
一)第一幅眼镜,眼见为实,我们人类有视,听,嗅,味,触五个感官通道,但8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视觉可以相信吗?我们在世间所看到的颜色,其实是什么?是不同波长的波,而我们的眼镜为了方便我们辨认,进化出了一套系统,把不同波长的波分成了不同颜色,其实这世界本没有颜色。而声音也是波而已,现在还能说眼见为实了吗?
2)第二幅眼镜
我们人类能用第二幅眼镜,理性来纠正第一副眼镜的错误吗?答案理性概念不但不能纠正感性经验的失真,反而会用“广义逻辑自洽”来自圆其说,最终合理性遮蔽。
3)求存不求真
基于以上两个推论,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求存不求真。
4)案例:
我们曾经坚定的相信一些故事,桃园三结义讲述了兄弟的情谊,而梁祝讲述了爱情的忠贞,我们深深相信这世间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直到慢慢长大,才发现并非如此,这些故事所描绘的恰恰是这世间极其少有的事情,因为少有而显得尤为可贵,所以成为经典。真实世界,真实情感,远比故事讲的复杂!
总结,通过这堂课,我深深接受了一个观点,所谓终极真理并不存在,求存不求真才是我们认知世界应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