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青春痛是成长

19岁想成为作家的我

2016-09-01  本文已影响133人  ChelseaBu

10岁那年,我的读后感《彼得.潘》获得了征文大赛二等奖,我妈喜的敲着二郎腿打电话给每一位亲朋好友,首句:你们家姑娘最近怎么样啊?!我在旁边总是数落她小市民一个,欲擒故纵的把戏。

14岁那年,我的一篇游记登上了报纸,好家伙,我妈那年出去旅游了三次,今天你请客,明天我做东,带上孩子一起!对的,吃饭游玩的前提是她们家里都有一个跟我一般年纪的孩子。

你们真该看看她那副神气的模样,怪气人的。

18岁那年,我妈患癌,我刚考上大学一个月,她走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办法回过神来,因为我觉得她还在。好像“妈妈”二字就是这么一个理所当然而又温情的存在,别人不能提,更不能碰。失去了,觉得心里空到不行,好像该喜悦的事情没有那么激动了,该悲伤的事情又疼到心窝里。无奈黑发人送黑发人。

我写下这篇文章,目的只有一个:重拾我的作家梦,好让某人在天堂继续得瑟。

无数人听闻了我的梦想(包括老爸)都觉得三个字:不靠谱。原因有三点,

一.你还没有出众到可以成为一个作家,

二.你可能写一辈子也成不了莫言,

三.你还没成莫言一半儿呢,就得上街乞讨买笔的钱了

总之四个字:道阻且长。 其实我想问,这世上哪一行不道阻,且长呢? 有些障碍就是为了把不适合的人拦在门外,比如像 “还,可能,就..." 这样的字眼。尽管质疑多多,但我还是相信亦舒说的那句:爱得不够,才借口多多。

我认为,成为一名作家具备三点要素

1. 坦诚。

我把这一点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并不是一个足够坦诚的人,足够面对自己真实裸露的情感并加以表达,好像在我的教育里,被提倡的不是 “真”,而是“对”,所以习惯性的总是会掩藏或是修饰本身的体会,而往大家默认的感官发展。“从众心理”是写作人的大忌,对人坦诚,对事坦诚,对物坦诚,才能写出最深入人心的词句,让人一读“ 诶!对的!就是这种feel!” 其实,坦诚这种东西应该是最简单的,只是惯性思维很大程度上会不知不觉的引导你,使你感觉不到自己在回避一些阴暗面。所以说感情的足够主观是一位作家保持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

2.坚持。

我只能说能够将作家当成梦想的人基本不缺热忱,因为这个职业既不赚钱,也无口碑,更无关权利,你如果不爱它,你不会,你家人更不会逼你“淌这浑水”  你听说过父母逼着你“去写写文章!以后老了有保障!”吗? 因为热爱,所以冒险。那你度过了第一次险境之后,你是拍拍胸脯:吓死宝宝了还是继续走下去呢?!毕竟很少有作家是一篇即成名的吧,所以我坚信:大道且漫漫,咱一步一步总会越走越宽。

3.文笔。

我其实很喜欢严歌苓,她曾经说过: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当作家的,你的感觉不对,文字不对,都没办法,而这是训练不出来的。其实我倒不赞成她的话,她把作家这个职业过于艺术化了,我一直坚信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好文字,不需要刻意晦涩冗长的长短句,不需要过于纠结押韵,缓缓道来,不急不慢,跟你聊天儿似的,一本书就看完了。

以上都是我的看法,或许过于简单理想化,不是什么真知灼见,但总是渴望表达的。就像我隔了这么久,终于愿意主动提笔写写妈妈,写写最真实的痛感,这不外乎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尽管回忆只能一点一点的挖,不然涌出来的,只会是鲜血。 我在尝试着变得坦诚,变的会坚持,变的擅长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变的能迅速从低谷中爬起并且心无旁骛的为梦想奋斗,为妈妈奋斗,因此我愿意继续执笔书写我的生活,他的生活,以及你的生活。

她会开心的吧,我知道她会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