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达人联盟读书语文 语花

读《琴史》// 声歌

2018-12-26  本文已影响29人  原麈

第六卷

《高士听琴图》 明代

声歌(意译)

古时弦歌,

有以弹琴应和歌唱的,

有以作歌配合弹琴的,

两者都归于相同标准。

古人歌唱时必弹琴,弹琴时必歌唱,

情感发自于内心,琴声发自于指端,

表里如一。

琴尾

《周礼·太师》教授六诗,

以六德作为根本,以六律规定乐音。

以六诗协调六律,以弹琴应和歌唱。

古时流传至今的十操、九引之类,

皆因感愤之志而作,并凭语言传声,

语言之不足以表达,所以咏唱于歌,

咏歌之不足以表达,于是抚琴而奏,

这就是所谓的作歌以配合弹琴。

凤足

《舜典》载: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这就是典乐官教授予人的顺序。

声音依托歌咏,则节奏曲折变化不会失调;

音律和谐乐声,则声音清浊高低必定正确,

只有精通乐理的人才擅长弦歌。

《听琴图》明代  仇英

孔子删改编辑的《诗》,皆作弦歌,

取合于《韶》《夏》的诗歌三百篇,

都可以制作成琴曲。

至汉代,诗三百中遗音尚存的,

只剩下《鹿鸣》《驺虞》《鹊巢》《伐檀》《白驹》而已,

其余的则都亡佚了。

只有文中子曾悲悯世事之乱,

含泪鼓琴演奏《荡之什》,

世间已不再流传,而他却能弹奏,

可称得上是通晓音乐之人。

近世的琴家,所谓颇能弹奏者,

皆以没有歌辞而琴曲繁复为美,

这些细杂琐碎的曲调,

即使有歌辞,也多近于粗鄙俚俗,

充其量只适合助兴娱乐罢了。

核查诸多事实,而作《声歌》一文。

原麈摄于2018上海国际乐器博览会 钧天坊古琴

声歌(原文)

古之弦歌,有鼓弦以合歌者,有作歌以配弦者,其归一揆也。盖古人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情发于中,声发于指,表里均也。《周礼·太师》教六诗,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夫以六诗协六律,此鼓弦以合歌也。古之所传十操、九引之类,皆出于感愤之志,形之于言,言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于是援琴而鼓,此作歌以配弦也。《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此典乐教人之叙也。以声依永,则节奏曲折之不失也;以律和声,则清浊高下之必正也,惟达乐者为能弦歌耳。孔子之删《诗》也,皆弦歌之,取其合于《韶》《夏》,凡三百篇,皆可以为琴曲也。至汉世,遗音尚存者,惟《鹿鸣》《驺虞》《鹊巢》《伐檀》《白驹》而已,其余则亡。独文中子尝闵时之乱,泫然鼓《荡之什》,世所不传,而能鼓之,可谓知乐也已。近世琴家所谓操弄者,皆无歌辞而繁声以为美,其细调琐曲,虽有辞,多近鄙俚,适足以助欢欣耳。稽诸事,作《声歌》。

注释:

揆:准则,道理。

六诗:犹六义。出自《周礼·春官·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六德:《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形之于言:《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乐:古代官职名。舜设置此官,掌管音乐事务。

《韶》《夏》:舜之《韶》、禹之《大夏》,泛指古乐。

文中子:即王通,字仲淹,号文中子。曾任蜀郡司户书佐,后弃官。

《荡之什》:即《诗经·大雅·荡之什》。

琴史新读 - 文集 - 简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